等隔早上的時候,看到劉璉拿著一個算盤在仔細地盤算著,劉牧便覺得昨晚那一番話確實起到了作用。
楊大郎提著一把唐刀進了院子,見到劉牧,就大聲喊道:“少爺少爺。外麵來了幾個國子學的儒生,要見您。”
一聽到儒生兩個字,劉牧就感覺到有些頭大,但國子學的事情已經告一個段落了,這群儒生今日前來又是為了什麼事情呢?
劉牧放下手裏的點心,拍拍手上的點心沫,問道:“這群儒生是誰啊,來劉家莊又要作甚。”
楊大郎頭搖的跟撥浪鼓似的,“為首的是一個比少爺您幾歲的儒生,我也問他們來劉家莊幹什麼了,但是他們非得要見到你才能。”
這哪是來了有一群儒生啊,分明是來了一群大爺啊。
劉牧帶著楊大郎出了庭院,便見到了被幾個儒生簇擁著的少年郎,正是當日出盡風頭的方孝孺。
“諸位,今日來我這鄉野之地所為何事啊。”劉牧也學著儒生們的樣子咬文嚼字,頓時覺得渾身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劉公子好,吾等此番前來肯定是想討教問題。”很明顯,方孝孺年紀已經成了這群讀書人的領袖。
怪不得後來姚廣孝勸朱棣不要殺了方孝孺,那樣就斷了下讀書人的根了。
“討教問題啊。”劉牧略做沉思,道:“我湯山書院也就能回答你的雜學問題,至於儒學這樣的大道,我們可是解答不了啊。”
“今日前來自然是討教雜學的問題。”這次站出來話的是儒生李如同。
劉牧將一行人請到了主宅,讓劉璉負責招待了幾位。
等幾個人坐定了,茶也看好了,劉牧便問道:“諸位,有什麼問題,盡管開口問吧。”
諸位儒生互相忘了一眼彼此,還是方孝孺率先站了起來,問道:“劉公子既然精通雜學,那能否告知在下,在你心中,儒學和雜學究竟孰高孰低。”
方孝孺問了一個好刁鑽的問題,劉牧倘若是雜學勝過儒學,那麼就會惹惱了下的讀書人,甚至有可能惹怒了皇帝陛下。倘若儒學勝過雜學,那等於承認自己不如國子學的儒生,對於將來普及雜學又有了極大的困難。
劉牧回答道:“這個嗎,當然要看你要幹什麼了,倘若你要論經世治國的話,我投雜學,單輪教化人心,儒學比雜學更有優勢。”
一向不苟言笑的方孝孺竟然也偷偷笑了一聲,回答道:“劉公子好狡猾,竟然兩不得罪,但是儒學一直以來便就是經世治國的大學問。”
劉牧的心思被方孝孺看透了,看來今不分個高下是不行了。
“所謂的經世治國之道,首先得滿足百姓的衣食住行,讓百姓們安居樂業,雜學可以製造出紡織機來,請問儒學可以嗎?”劉牧反問道。
方孝孺和諸位書生搖了搖頭,那日國子學的場景還在他們腦海裏揮之不去。
“我很尊重父子,也很尊重儒學,但我尊重的是六藝俱全的儒學,而不是現在這些禁錮人思維的儒學。”劉牧並沒有給眼前的這些儒生留什麼麵子,直截了當地對現在的儒學表達了自己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