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入宮(1 / 2)

“宋丫頭,幹娘今日特意起了個大早,去宴雲樓為你買了你小時候最愛吃的槐花糕和玫瑰鬆子糖。想起你小時候左手槐花糕,右手玫瑰鬆子糖的情景,真是曆曆在目,一眨眼的功夫啊,我們宋丫頭就長大啦。”身側的婦人感慨不已。

我冷笑,既然都那麼關心我,為什麼逢年過節都不來看看我呢?那個舅母,當初問我爹爹借過不少錢,後來見還不上了,索性與我家斷了聯係,今日是怎的,忽然想通了不成?還有那個姑母,八杆子才打得著。你住城東,我住城西,又不常走動,怎麼知道我病了,還著急上火?簡直笑話!說這麼多,重點怕是隻有最後一句吧。

還有那個幹娘,是我娘娘家的鄰居,見我娘嫁給了一個禦史,便與我家往來勤快,我小時候還常買槐花糕和玫瑰鬆子糖給我吃,想借機討好我爹,好讓她丈夫升官。後來見我爹爹這人油鹽不進,便也漸漸與我家斷了聯係。

我討厭應付這種場麵,便同爹爹說身體不適,想回房間歇一歇。爹爹興許是看出了我內心的反感,便同意了。我抬腳正要走,二姨娘卻出聲攔住了我。

“連城,你還愣在這兒做什麼?還不快扶娘娘回房歇息啊!”她對著身後的女子道,不停衝她使眼色。

連城?這名字當真耳熟。

我想了一瞬,便反應過來了。這不是二姨娘的侄女嘛。

想到這兒,我回頭,隻見一個十五六歲的小姑娘朝著我走了過來。

“你就是連城?長得倒也算是眉清目秀。二姨娘家可真是人才輩出啊,隨隨便便的一個侄女,就長得這樣好看。”我皮笑肉不笑地對二姨娘道。

二姨娘敷衍地笑了笑,表情略微有些心虛,沒說什麼。

這時候饒是我再傻,也該看出來了。這個二姨娘將這麼一個如花似玉的侄女放在我身邊,無非是想著哪日能被皇上看了去,納為妃子,連帶著她在家中的地位也能有所提升。

“跟著我,難道就不會覺得委屈?你這樣的好顏色,嫁個好人家其實並不難的。一入宮門深似海,你可真的想清楚了?”回去的路上,我問連城。

“好人家?什麼是好人家?整日裏受著公公婆婆的氣,十指沾著陽春水,相夫教子,勞累一生,活活把自己從一個大家閨秀熬成了黃臉婆就是好人家?娘娘放心吧,我想清楚了。我未來的相公,可以不愛我,可以三妻四妾,但他一定要讓我過上衣食無憂的好日子,買得起雲裳閣的衣服,戴得起玲瓏軒的首飾,讓我受盡天下女子的豔羨。”

我聽到這話,不由得啞然失笑,真不知該做何感想。

這一套言論,我幼時就聽過,那時,是沈黎說與我聽的。如今時隔多年又一次聽到,覺得甚是諷刺。

道不同不相為謀,過不投機半句多。既然不是一路人,何必為了她而浪費了自己的時間。我這樣想著,便沒再說話。

小睡了一會兒,見臨近中午,鈴兒忙把我喚醒,為我梳妝,著新裳。

正門外已停好了一輛馬車,那是宮裏專門派來接我的。我朝爹爹娘親道別,而後轉身上了車。連城見我上了馬車,也想上,鈴兒一把拉住了她。

“從前你與我身份不同,所以我見了你,得尊稱你一聲表小姐。但如今,你與我一同服侍娘娘,且我比你大,你就該尊稱我一聲鈴兒姐姐。人活著,最重要的就是識時務,這車子並不是人人都能上的,不要看人學樣。有些夢,擱在心裏就好,不要付諸行動,否則隻會貽笑大方。”

我淡淡地聽著,什麼話也沒有說。

宮門口已經聚集了不少人,我左右看了看,有些是熟悉的,有些卻是從未見過的,想來是地方官員的女兒吧。

晌午剛至,宮門就開了,出來了一大群嬤嬤,各自走到了馬車旁。

我打量了一下我身邊的嬤嬤,四十不到些的樣子,覺察到我探究的目光,便衝我安靜地笑笑,看來是溫和的性子。

她領著我去了一個有些偏的院子,到了之後,我望了眼門牌,上有“清語軒”三個大字,甚是文藝。

連城到底還年輕,做事沉不住氣,一見到這院落,便立刻開始小聲嘀咕起來:“這是犄角旮旯的破地方?這麼偏,皇上怎麼會來。說不定還風水不好呢。真是倒黴。”

嬤嬤笑笑:“皇上若是心中記掛著娘娘,就是身處冷宮也不怕,皇上若是心中沒有娘娘,就是當了皇後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