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文初衷(1 / 2)

寫這篇文的初衷是因為一次看“快樂大本營”的時候,剛好請來的嘉賓是胡歌,也得知了胡歌的新戲是叫《風中奇緣》,於是就帶著好奇心,上網查找了一下,希望結局一定要跟九爺一起。

誰知,得知結局之後,非常傷心,於是就去看了《大漠謠》這本書,看到最後一章的時候,我哭了,覺得九爺非常偉大,他是那種溫文爾雅,處處為人著想的男人,他為了小月可以犧牲一切,哪怕是自己的性命,他之所以錯過了小月,隻是因為他顧慮的太多,將所有事情都收藏在自己心裏,不去跟小月商量,就自認為她不會接受他,不會接受那個不能生孩子的他。

也因為太多太多的顧慮,使得他徹底失去了小月。

可是那樣的九爺是令我們心疼的,於是,《風中奇緣》播了沒多久,我看到了九爺,腦海裏總是會想到他最終的結局,看見他一開始與小月相處的是那般的開心,就會想到他的結局是有多麼的淒慘,每每想起,心裏就特別難過。

於是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腦海裏突然出現了一個畫麵,那就是九爺騎著駱駝站在沙漠中,望著滾滾沙塵,回憶起與小月的種種,臉上滿是憂傷之情,那樣的畫麵深深的烙入我的腦海裏,揮之不去。

那時我就想,難道九爺的命運注定是一輩子孤獨嗎,他在隱居的同時,難道就不能有一個女子可以撫平他緊皺的眉頭,帶給他幸福嗎?

於是腦海裏想到了一個畫麵,那就是在沙漠中昏迷的女孩,剛好被前往隱居中的九爺所搭救了,之後在隱居的世外桃源發生了許多事情……

我從來沒有寫過古言,也不太熟悉古言的寫作手法,用語,還有外貌、衣著等那些描寫,所以一直以來,我都不會去寫古言,隻因我覺得自己雖然非常喜歡看古裝電視劇,可是不代表我會寫。

可是這次不知為何,九爺那落寞的表情一直呈現在我的腦海裏,揮之不去,於是糾結了好多天,在大腦裏做了無數個鬥爭,終於寫下了這篇文文。

我那時就在想,不管我文筆怎樣,用語怎樣,隻要我喜歡就好,哪怕寫的再差,沒多少人看也好,隻要能讓九爺得到幸福,我的心就會特別高興。

我當時沒有想那麼多,隻是覺得自己古言應該寫的不太好,看得人應該不會很多吧,所以我是抱著這樣的初衷去動筆寫的,沒想到出乎我意料,還挺多人喜歡這篇文文的。

剛開始寫了幾章後,我就跟我的好友企企講訴了一下裏麵的大概內容,她也去看了我前幾章,說我這篇文文感覺不錯(因為凡是她說感覺不錯的文文,都是很多人喜歡的文文),不過就說裏麵的內容有點平淡,最好內容豐富一點,一天講得事情長一些,不要那麼快就到第二天,而且還要增加多一些勾心鬥角、複仇、重生等複雜的情節,這樣別人才會喜歡看。

也因為聽了她的建議,於是我就改了開頭,又創造了兩個人物,黎梓楓和李晴,那是為下文勾心鬥角的戲碼作鋪墊的人物,於是故事就是這樣展開了。

那時一邊看《風中奇緣》,一邊更新我的文文,所以剛開始的感觸特別多,還增加了一些原著的回憶在那裏,更多的是對九爺的喜愛之情,還有悲傷之情,那時看電視劇的時候,不知為九爺哭了多少次,直到後來《風中奇緣》結局了,我還在沉迷於對九爺的喜愛當中。

當然,可能裏麵的感受就沒有看得時候那麼多了,畢竟已經結局了,就完全變成了自己的創作和憑空想象,就連原著的回憶都沒有了。

多多(陌上作者)跟我說:她不喜歡原著的九爺,也不喜歡電視劇裏麵的九爺,最喜歡的就是我創作的九爺。

當時聽了,特別感動。

其實九爺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沒有一定的概念,隻要你認為他是怎樣的,他就是怎樣的,因為他是一個人,有血有肉,而不隻是我們憑空創作的人而已,在我的心目中,他就像一個活生生的人,站在我的麵前,向我講訴著他的經曆,他的一切事情。

這樣的男子,有誰不會喜歡,又有誰不會心動,不會心疼呢?總是想,要是我是裏麵的女主角,能夠給九爺帶來幸福就好了。

所以每次我寫九爺的時候,都特別開心,特別激動,很想將他構造成一個非常完美的男人,可是呢,礙於文筆有限,也隻能寫成現在這樣啦。

我不知道你們會不會喜歡我這篇九爺啦,裏麵除了用莫循和石伯這個名字,其他的所有人物和故事都是我自己創造的,可以說,是完全以另外一個故事在訴說著九爺。

其實在寫的過程中,腦海裏會突然冒出一些想法,今天想到的情節,不代表明天就是這樣,隻能說,我每天寫的,都不是之前想的情節,都是當場發揮想象出來的。

因為人每天經曆的事情不同,感受也不同,所以寫文的時候,自然也不同,所以我這個人不太喜歡寫大綱,那是因為,我覺得固定了情節,就等於固定了我們的思想,讓我們沒法自由發揮,自由想象了,所以不太喜歡這樣,當然,為了上架,終究還是寫了大綱,不過裏麵的卻是改了非常多,跟原本大綱有許多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