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走投無路(2 / 2)

郝家媽媽一聽自家丈夫這麼說,先是一愣,後來是沉默了一下,最後非常勉強地點了一下頭,算是答應了,而郭家兄妹和郝明月的臉色則變得有點難看,顯然想起了某些不好的回憶。

郝爸爸之所以會這麼提議,就是想要找郝明月的伯伯和叔叔幫忙,因為郝家在帝都的教育界實際上是有不少人脈的。要知道郝家從郝爸爸的爺爺開始,就是教書匠,可謂是書香門第,而郝爸爸口中的三弟更是在華夏大學裏當教授,是某院係的院長的。

他想至少找找關係,讓醫科大的領導收回開除郝明月的決定,暫時保留學籍,然後再想辦法給郝明月轉個學,離開帝都,回西北讀書去。至於告人誣陷郝明月的事,唉,平民老百姓啥的,忍氣吞聲吧!誰讓咱沒權沒勢沒本事呢!

如果不是走投無路,為了自家女兒的話,其實郝家爸媽根本就不願意求到郝家的那群親戚那裏去。

說到這,就又不得不說說郝爸爸和郝家那錯綜複雜的關係了。

郝爸爸是生在帝都,長到八歲的。而當年,郝爸爸的外公去世後,他外婆和舅舅就跟著郝家一起生活了。那個時候,他外婆非常感激女婿能幫著把自個的兒子,也就是郝爸爸的舅舅拉扯大,於是,在郝爸爸的舅舅能自己獨立的時候,就提出來要報姐夫的恩,替姐姐姐夫養一個孩子。

那個時候恰逢郝家出了事,他家的孩子又多,而且生活困難,郝家父母就在那位舅舅的天花亂墜的勸說中,點頭同意了。

那位舅舅很聰明,也很會挑,他嫌老大太笨,老三太醜,老四又太小,便挑了眾兄弟中既聰明又長得最好的郝爸爸,於是,郝明月她爸爸小小年紀就離開了父母,一直跟著自個的舅舅。不過,這人結了婚,有了自己的兒子和女兒後,郝爸爸那就更是一個爹不疼娘不愛的情形。

那位舅舅是當兵的,郝爸爸便跟著他,隨部隊去了西北那塊兒地方,成長、結婚、生子,一直到現在。隻是,對於郝爸爸來說,真正的情況也就是寄人籬下,小童工的生活而已,至於當初他舅舅保證的一定也讓郝爸爸成為一個大學生的誓言就跟沒說過一樣,讓郝爸爸初中畢了業就去找了份工作,後來還是郝爸爸自己憑自己的努力、郝媽媽背後的支持而去讀了個職高,又讀了個在職大專。可惜郝爸爸依然是自個兄弟,甚至是舅舅家的孩子裏麵學曆工作最差的那一個,一直都沒被瞧起過。

真要說過繼,郝爸爸他也不是被過繼給他舅舅的,所以他還是郝家的兒子,他舅舅家對他也就是給口飯養大、凡是累重的活都是他幹的那種;要說不是過繼的吧,他又是八歲後就一直被舅舅家養大的,郝家對他卻像個外人。

郝爸爸是個很講親情重感情的一個人,不管他在舅舅家是怎麼長大的,總歸是人家把他養大的,也不管郝家爺爺奶奶跟他沒多少感情,無視於他的存在,這人還是一有了工作,掙到的工資就開始都花在了舅舅家和郝家那裏了,結果輪到自個結婚的時候,卻是一分錢都沒存上的窮光蛋一個,想問自家舅舅借點錢辦婚禮,卻遭到了一通辱罵,至於郝家爺爺奶奶那邊更是不聞不問,結果婚禮都是郝媽媽自己存的錢掏出來辦的!

人家結婚有困難的時候,他們不管,不幫忙,可等到討論奉養長輩的時候,都又蹦躂出來了。郝爸爸孝順長輩是要掏兩份錢的,他必須跟他的那幾個表弟表妹們一樣,要孝敬養他長大到初中畢業,工作之前的舅舅和舅母,每個月要給一份錢;他也必須要孝順生他並養他到八歲的郝家爺爺奶奶,每個月也要給一份錢,且那數值還跟他的那些個自小在他爸媽跟前長大的兄弟一樣。

正因為郝家在帝都,這裏有親戚,不管大家之間的關係有多麼地淡漠,但好歹是本家,是郝明月的親爺爺奶奶叔叔伯伯的,所以當時在帝都第一醫科大和地處華中的仁濟醫科大學兩所名聲響亮,有競爭關係的大學裏選擇時,郝爸爸毅然決然地讓郝明月選擇了在帝都上學,想說自個不放心,有親戚能照拂下是比較好的。

也因此,從小到大沒怎麼跟爸爸家的人接觸過的好孩子,頭一次領略了一群眼睛長在頭頂上的親戚是如何牛叉極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