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十四歲那年,臨考高中了,打起了退堂鼓,什麼也不願再學習了。爸媽氣得要命,磨破嘴皮子又哄又罵,還是白搭。”展貴。
我媽問:“你不上學,你想幹啥?”我:“我啥也不想幹!”我媽又問:“你啥也不想幹,將來誰養活你?”我想也沒想地竟回答:“要飯!”媽上前抽了他一耳光,氣憤地:“要飯輕巧,你要飯吃去吧!現在就去!”嚷完,一把將我推出了門外。
我那會竟然楞也沒楞,還真冒失地走出去,到鄰近村子裏討飯去了。
我走過一家又一家,快過了大半個村子,也沒有勇氣邁進人家的大門去。後來,我看到一個五十來歲的男人,正坐在自家的大門外端著飯碗吃麵條。
我近前站住了,還是張不開要飯的口。那男人瞧著我問:“孩,你幹啥?”我這才囁嚅地回話:“要飯的。大伯給我口飯吃吧!”那男人沒有馬上給我飯吃,而是好奇地考問:“家裏出事了?年紀為啥不讀書?為啥不學技術做工去?”本人一概不答。
那男人似乎看透了我的行為和心思,便將吃剩下的一點麵條,用筷子扒拉了一下,敲著碗:“給!隻要不嫌髒,吃吧。”我看了一眼那男饒眼神,明顯的感覺到是鄙視和厭惡自己。
他從沒有領略過這樣的眼神,他頓時感到了難堪,恨不得找個老鼠窟窿鑽進去,真比狠狠地揍了他一頓還痛苦。此刻的我連飯碗也沒有接,眼含著淚水跑回家去了。
其實吧,這世上不是每個人都很順利,隻是看自己怎麼解決,比如你走路的時候被人撞了,別人給你道歉了,有時候你還是會覺得很火,但是你卻沒想到撞你的人心裏其實比你還難受,還是想想那句“開心也是一,不開心也是一,為何不如開心?”。
想到心情不好就心情會不好,那就不用想它,如果還是想,那就讓自己忙起來,讓自己沒有空閑去想它,讓自己充實地過好每一分鍾,再有早晨醒了以後不要戀床,醒了就起來,忙起來,推開窗,呼吸清晨的新鮮空氣,放鬆全身,讓自己想像成一個快樂的使……
每個人都有一本自己的書,主題的暗淡與輝煌全看作者的心情。時候,生活讓我讀懂什麼是習慣長大後,我又明白人應當學會打破習慣。失敗與成功的交替變換,使我真正認識到失敗是成功之母,激烈的競爭讓我看到了不向前走,就是後湍現實。當友容給我臨別留言冊的一刹那,我才猛然間品出了分離的滋味生活原本是一本百科全書,隻要你認真地閱讀,一定會有所領悟的。經曆了快樂的滋潤,也經曆了風雨的洗禮,麵對生活,更多的應該是深深的思考。而思考的結果就是:從此我不再迷茫。
“生活是一襲華美的長袍,上麵爬滿了虱子。”題記靜觀庭前花開花落,淡看空中雲卷雲舒。轉眼間,我已經度過了幾十個春夏秋冬。可不明白的是,生活之美究竟是什麼呢?於是,我捧上一杯香茗,靜靜地去思考,思考著讓我迷茫的問題。
生活其實無所謂對與錯,選擇生活的人也無對錯之分,隻是生活在同一輪紅日下的我們,更應該享受生活的美好。就像是蠟燭燃燒時,我們更應該看見那溫馨的燭光,而不是滴滴燭淚。我悟了,喝幹了杯中的茶,走出房間,走出了那片迷茫,走向了享受美的生活之路。我從此不再迷茫。
古人雲: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也許有人會迷茫的方向就不再找回,也許有人會迷茫方向永遠也找不回來,難道就這麼認為嗎?難道沒有思考過嗎?難道沒有經曆過嗎?我想未必……從身邊許許多多的事情,我感受到,人生在世有成功有失敗,我們要感謝成功,也要感謝失敗。並享受成功與失敗的滋味。最後,值得去思考和感悟是:從此,不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