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飲酒湖上談妙理(1 / 2)

這湖魚也不知是否是此地特有的品種,何淩風以前從未見過,不過這魚當真是鮮嫩味美,雖然隻是簡單做法也無噴香的白米飯兒相配,但何淩風依然吃得十分高興。

老翁食過一碗已然飯飽,便停了筷箸坐著歇息,叫何淩風盡管敞開吃。何淩風一開始還有些不好意思,但實在架不住肚裏饞蟲鬧騰,便不再作態又盛了一碗將鍋中湯肉舀盡,美滋滋地享用起來。

烹食湖魚過後,老翁用湖水清洗過鍋碗廚具,熄了篝火。又邀何淩風上去小舟於湖中泛波,飲酒坐談。

這時黃昏已過,天色微暗,水鳥多已捕食完畢開始歇息,湖中更加寂靜。

二人便將小舟停在湖麵上,任其隨波緩緩蕩漾。老人在一張小小桌案上點起一盞油燈,取出兩隻粗瓷大碗,一人麵前擺上一隻,並一壇自家釀製的米酒,滿滿倒上。

老翁先與何淩風一人飲了三碗酒水,方才開口:

“小友先前發問,想要得知如何才能做到心靜如水,其實那等修身養性的功夫說來容易,做起來卻是最難,且需長久的維持,方可潛移默化,自然融於己身,非一日之功可成矣。”

“晚輩願聞其詳,也知道‘欲速則不達’,縱使耗費數十年苦功也不怕,還請老丈不吝賜教。”何淩風正襟危坐,雙手施禮,恭敬肅然地說道。

老翁聞言撫須一笑,微微點頭,這才說道:

“其實要做到‘靜’,須得先知‘動’,‘動靜’相反相成,恰似萬物陰陽,無‘動’便無‘靜’。

古之聖人老子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此言精微玄妙,可謂道盡‘靜’與‘動’的至理名言。水為至善至柔;水性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湧;與人無爭卻又容納萬物,此滋養萬物的德行,便是人生之道。

然水有動、靜之態,靜時無聲無息,不爭不為;動時緩者如溪澗,急者,奔騰若江河,乃至入海激浪三千而無邊無涯。人之性情,也當如水,動靜相宜。人無常在,心無常寬,上善若水,在乎人道之心境,即,心如止水。道分陰陽,剛柔並濟,靜以待時,動則因勢利導,即,動作江海。動靜結合,便是此中平衡。

水無悲喜,自然而為,人應如是,也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此,乘物遊心,虛己遊世,方能寄身於天地,寓神於大道……”

何淩風聽得老翁之言玄妙莫明,癡迷於其所言之道,微微垂首,兩眼發直著久久不語。

那時,四野無風,月朗星稀,湖中水色隱約可見,岸邊螢火飄飛,星星點點,宛若仙家妙境。

舟中老翁見何淩風悟性極佳,欣慰不已,便自含笑坐著無聲飲酒。

何淩風就那般沉醉於領悟之中,直坐到燈中油盡熄滅也不見醒轉。

老者也不添置燈油,獨去舟尾倚著,仰首半躺,對月沉思,不一時竟微微合上了雙目,似已入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