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看到何煦發微博之後激動地點開樂網軟件,既然要發實體專輯了,那數字專輯裏的歌曲應該變成免費得吧?
片刻,王榮便傻眼了。
不隻是王榮,大部分抱有這種心態的人都傻眼了。
怎麼還收費?別的歌手這種情況都是免費的。
不久,何煦又收到了網友的留言。
“你的歌怎麼還收費?”
“想賺錢想瘋了吧?”
……
何煦沒有一一回複,而是又發了個微博:“我的歌會一直收費,歌曲是歌手的知識產權,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微博一出,等著聽免費歌曲的網友傻眼了。
這話的很有道理,從法律的角度來講我們竟無法反駁。
王榮此刻是心痛的,他不知道還要不要堅持下去。百無聊賴地刷著朋友圈,看到有人發了這麼一句話。
“剛發第一張微博就整這些花裏胡哨的,老子長這麼大就沒花過錢聽歌!老子就不聽你的歌!”
王榮默默地點讚,而後轉到樂網頁麵,看著000張專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少,他魔怔了。
下單,填地址,付款。
一係列操作完成後,王榮回過神來,然後點開《青花瓷》,付款。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
王榮抱著頭,忍不住落淚。
“真好聽!”
同一時間,黎漾和陳憶迅的專輯也在穩步發售著。
宋羽看著後台的數據統計,不到一時,何煦的實體專輯已經賣完,黎漾和陳憶迅的數字專輯銷量過半,這是個極其傲人的成績。
而買了陳憶迅和黎漾專輯的網友則不淡定了。
“這都是些什麼神仙專輯?”
“《遇見》、《幸運》《可惜不是你》、《泡沫》、《默》,我的哪,這些歌隨便哪出一首舊夢當主打了吧?”
“陳憶迅的《愛情轉移》好聽死了!”
“我覺得粵語版《富士山下》更好聽。”
“沒人發現這些都是何煦寫的嗎?”
……
何煦的歌曲收費一事,掀起了一波輿論。本來黎漾和陳憶迅也要效仿何煦的,何煦阻止了。他可以任性是建立在有隨手可用的作品,別人想隨隨便便走這條路會死的很難看的,而且樂網公司也不同意他們二人效仿。
針對何煦歌曲收費一事,網友開始探討網絡時代歌曲要不要收費。
大部分網友支持收費但是加了個前提:“你的歌曲要值得我付錢聽。”
欣慰有了何煦的帶頭,最近不少歌手在參加節目時都會被問對這件事的看法。許多歌手叫苦不迭啊,我當然是想把歌曲付費了,可是寫不出何煦那樣的歌,隻會被罵死。
輿論持續了一個多星期,人民報突然發了一篇文章。
“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智慧是需要付費的,這是一個社會正常的運行方式,也可以促進行業發展和進步……
這個問題上的根本是版權問題音樂也好,其他行業也好,版權意識越強,發展越好,比如一首歌,隻有尊重版權,隻有付費收聽,才能有效激勵音樂人創作更好的歌曲,並從中收益,這實際也是支持原創的最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