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之地,浩瀚無邊,有瀛原、東海、南嶽、西荒、北麓五地。瀛原是為中州之中心,地域遼闊,物產豐富,下人口十之八九居於此地。
而南嶽、西荒、北麓、東海四地或是崇山峻嶺,或是荒蕪沙漠,或是千裏冰原,或是洶湧大海,人煙稀少,自古以來便是妖魔聚集之所。
據《神魔異誌》記載,千年前仙魔之戰,魔尊率妖魔大軍圍攻瀛原萬流國,所過之處生靈塗炭,百姓流離失所,攬月閣神尊聯合中州遠古家族,號令群雄,集數千修仙門派之力共同抵禦,仙魔之戰綿延數十年,最終神尊殞身,化五虛之殿困殺魔尊於漓斛草原。
仙魔之戰後,仙道之首攬月閣於四方設立東瀾、南風、西極、北辰四個下國,一來拱衛瀛原之萬流上國,二來鎮守五虛之殿,兼之諸多修仙門派紛紛入住四方,終迎來中州國泰民安之盛世。
在南嶽最南邊有一縣城,名為昌平縣,南靠麒麟山脈,北鄰庬沽運河,百年前,這裏本是群山峻嶺,毒蟲猛獸密布,妖魔隱匿之地,後有一南嶽大能以仙家偉力開運河,破千山,蕩萬魔,打通昌平縣到黔郡的水陸兩路。
南風國派出巡布使在此建立縣城,依托麒麟山脈豐富的藥草資源,便捷的交通道路,一躍成為商賈青睞之地,百年後,昌平縣已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城內燈紅酒綠,碼頭川流不息。
在昌平縣城東外有一孤山,名為鬼山,距離縣城不過六七裏地,孤絕與麒麟山脈之外,高達百丈,山上無草木,怪石林立,每到入夜之時,光禿禿的山上便會泛起陣陣綠光,陰森恐怖!
鬼山半山腰有一義莊,專門停放境內客死異鄉以及無人收殮的死人,相傳入夜山中那陣陣綠光,便是這義莊裏的孤魂野鬼在四處遊蕩,鬼山之名由此而來。
鬼山凶名在外,因而平日裏人跡罕至,尤其到了晚上,更是更深人靜。
若夜晚登頂而望,不遠處的昌平縣城中燈火輝煌,兩相對比,仿佛地獄人間。
這一日乃是月圓之夜,月光傾灑而下,映照鬼山上那陣陣綠光,顯得更是瘮人。在這陣陣綠光之中,卻有一道火光顯得格外突兀,一路從山底飄到半山腰,一直來到義莊外終於靜止不動。
火光照耀下,卻見一個衣衫襤褸,披肩亂發的高個少年,右手持著火把立在門外,黝黑的的臉上神色肅穆。
這義莊分為內外兩間,外麵供奉著一個手持降魔杵的雕像,再往裏是個院子,院子裏一片荒涼,僅有當中擺放著一個大香爐,內中空空如也,想必久已不見香火,盡頭處便是停放屍體的房間!
房間分為三間,左右貫通,擺放了數百具屍體,有的已經化為白骨,有的已經腐爛不堪,還有些個蓋著白布,想來是剛離世不久,整個屋子裏彌漫著腐爛陰森的氣息。
少年來到房間外,將火把插在地上,雙手合十便是跪了下來,一邊磕頭一邊念念有詞,“各位叔伯兄弟,我叫蘇十三,因為家裏麵妹妹生病,買藥的錢又被惡霸流氓搶走,沒有辦法才到這裏來,向各位求一些過路錢暫用,等妹妹病好了,十三再回來給各位燒香賠罪!”
蘇十三三拜九叩之後,起身拿起火把,進入房間內四下尋找起來,不一會,在一堆枯骨下摸出一枚銅幣,將銅幣在衣衫上擦拭幾遍放入懷中,對著那幾具枯骨拜了拜,又繼續找尋。
原來此地風俗,人死之後要在胸前壓上錢幣,當做到陰曹地府的過路錢,希望死人去到陰曹地府能夠過路往生。
大富之家這過路錢至少是金元,至於那些客死異鄉或是無人收屍的,由當地巡捕房驗明死亡後,屍首送到陰司卜靈堂,由陰使立陰幡,擺歸案,燒三日竹節,頌三日往生咒,待死者魂歸往生超度,再在死人胸前衣襟放上一枚銅元,最後由陰司“送路人”將屍首拉到城外孤山義莊中停放。
這蘇十三正是昌平縣陰司裏的“送路人”,若非是遇到無非跨越的難坎,斷不會冒著大不諱來拿死人的過路錢。
不過看這蘇十三的動向,卻是隻取那些枯骨之下的銅元,這些人去世多時,或許早已過路往生,他們的過路錢取來想來不會有太大影響,至於蓋著白布的剛死之人,蘇十三卻是分毫未動,可見心中還是有自己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