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有大藥,可起死人而肉白骨,亦可長生。”
這是徐的太爺爺告訴過他的話,雖然不大相信,更何況他的太爺爺還是個中醫大夫。
這裏不是瞧不起中醫,隻是中醫相較於西醫來,確實不如西醫發展快。
同樣治病的速度也不快,最重要的是掙錢也沒西醫多。
所以就連大多人醫生就業選擇西醫多於中醫,治病更是選擇西醫多於中醫。
徐他太爺爺活了100多歲,祖籍陝西,曾給中央的領導看過病,是京都遠近聞名的醫中國手,京都城的香餑餑。
凡是有錢有勢的主,都會邀請他太爺爺去家裏給各家的老一輩看看。
看的多了,人情也就多了,家業也就自然而然的大了。
所以當時他太爺爺一決定,就留在京城,接過來了自己的老婆跟獨子,在京城置辦了家業。買了一套四合院供一家人自己住,並且開了一家中醫館,起名杏林堂。
後來他太爺爺去世了,一家人想著落葉歸根,便把葬禮放到秦高官安的祖宅舉行,聽當時的場麵還挺大。
徐他太爺爺走後將醫館傳給了他爺爺,他爺爺也是個行醫的。雖沒有他太爺爺的手藝高超,醫中聖手,但怎麼也是他太爺爺真傳。實力出去也是西北地區數一數二的大醫,所以杏林堂也沒有因此倒閉依然紅紅火火的開了下去。
到了他爺爺這一代,家中也變得人丁興旺了起來。他爺爺一輩子有四個孩子,三男一女。
他大伯跟姑是屬於爺爺口中不務正業的那種,可能是受那個年代影視思想文化教育的緣故。
他大伯並沒有選擇子承父業,瘋狂的喜歡上了當英雄,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參軍。當初高考報誌願,偷偷改了誌願,選擇了軍校。
氣的當初他爺爺狠狠的收拾了一頓大伯,他大伯也是硬氣,死不悔改,一氣之下跑去當了兵,在跟他爺爺鬧翻後,就很少回家了,印象中,最多也就過年回來過幾次,直到他爺爺去世,徐就很少再見到他了。
徐姑是家中老,深受爺爺跟各位哥哥們喜愛,可能是從溺愛慣了,所以幹的事起來要比起大伯更氣人。
他大伯還好,雖是家中長子,沒有繼承家業,可還算個正當事業。
可徐姑就不一樣了,她要當的是明星,家中誰都沒告訴,直接填的誌願是電影學院。
這可要了老命了,那是一頓狠揍,但徐姑脾氣也倔,再揍毅然決然的要去,隻不過後來明星沒當成,聽拍了幾部片子,但是沒紅起來。
後來一氣之下做了導演,然後投資拍電影,後來還成立了影視公司,日子也算過的瀟灑。
徐他二伯跟他的父親還算是比較聽話的那種,他二伯年紀輕輕就繼承了家族的醫學,後來考進了醫學院,又學了西醫,也算是集兩家之大成。
後來更是研究上了生物學,最後當了教授,進了國家研究院,那是一時風光無限,屬於家裏頭那種光宗耀祖。
而他父親就不同於家族其他人,屬於比較老實的那種,繼承了爺爺的醫術,大學也學的是中醫,畢業後繼承了家業,繼承了杏林堂,娶妻生子,就這麼平平淡淡的一直幹了下去。
但他父親也算是壯大了家族的產業,除了負責照顧北京的杏林堂,又把杏林堂分店開到了祖宅這邊,也就是長安的大唐西市附近。
而到了徐這一輩,他可能就屬於最沒出息的了。
他屬於長輩口中不求上進的那種,雖然從生活在中醫世家,但並沒有選擇從醫,不是因為不喜歡,而是壓根兒沒考上醫學院,最後學了土木工程。
畢業後呢,去過施工單位,幹過幾年的工程,最後發現實在太辛苦,掙錢也不多,在工地跑,找個對象都很難。
家裏人一合計,這也不是辦法,而且他父親北京西安兩頭跑也不輕鬆,雖然兩邊都有他爺爺的徒弟坐鎮。
但是畢竟自己家的鋪子,還是要有人看著比較好。
算了,回來幫忙照顧秦省祖宅這邊杏林堂的鋪子,也算有個正經事幹著。
這年頭很多富人都很講究養生。
當然,肯定不是保溫杯泡枸杞的那種檔次。
所以杏林堂這間中醫鋪子一般來看病的人不多,(有病都去大醫院了,誰來這呀)來求醫抓藥,以求延年益壽得人可不少。
畢竟富人錢多了,誰不想活久一點,這點錢大多都不在乎。
再加上杏林堂這些年闖出的名聲,所以鋪子生意還算不錯。
再加上基本都是按祖傳的養生秘方下藥抓藥,也沒出過錯,生意還算興隆,雖不能大富大貴,但是勉勉強強奔個康還是可以的。
而徐就被安排負責兩邊鋪子藥材的采購,之前是跟著學,見過不少世麵。
後來自己全國各地到處跑,吃過虧,上過當,慢慢的也就熟悉了行情跟門道。
秦高官安,大唐西市附近,杏林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