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天人合一(1 / 2)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望讀者不可對號入座。

這是一部關乎男女情感糾結的愛情故事,望讀者慢品細思以礪人生。

這是一本對現實生活真實記錄,但有些地方不得不進行一些藝術加工。

這是一所並不複雜的社會空間,看易懂想易明,若非細品慢思卻難嚐其中酸楚……

明和月是一對夫妻,婚前沒有過浪漫的愛情經曆,婚後也沒有卿卿我我的生活細節,更沒有你挑水來我澆園的默契。這是一個被矛盾體包裹的婚姻家庭,在共同體折磨下的雙方以追求平淡生活為目的,卻生出許多不平淡的生活經曆。在明的心目中,那是特殊環境下產生出的特殊化東西,名曰:稀裏糊塗。一種稀裏糊塗地家庭組合,稀裏糊塗地**生產,稀裏糊塗地愛恨疊加,相互鬥爭又相互依賴。在矛盾中生存,在鬥爭中求和平。馬拉鬆式的鬥爭生活,雙方精疲力竭卻從不言棄,不斷在鬥爭中祈求改變對方,最終發現改變的先是自己。這是一場偉大的鬥爭,彼此用偉大的鬥爭共同實現和睦生活家庭的偉大夢想……

明喜歡做飯,借此為突破口以討月歡心。而月卻無端惹事生非,明便少做或隻吃而不做。月又嫌明不做致氣,明以不理不問應之。明有意為之,富含挑逗的味道,隻要冷落了她幾,她就乖巧得象個貓,一切心奕奕,明心裏多少又有點憐惜。隻要高興了的明做了,月又不高興立即扳起一副大姐的臉孔,弄得明有點稀裏糊塗。趁月不在家偷偷地做了自己喜歡吃的飯菜,被發現後再受打擊,於是他扳起臉對月來個不理不會,她又夾緊了尾巴。

幾十年共同生活中,因做飯或因其他,無論月惹明生氣,還是明惹月生氣,之後便形成了一種定律,明什麼也不做,扳了臉成個爺似地,吃了又不喜歡睡到處閑遊逛。月自然象個貓,屁話沒有,隻低頭幹活。

日子還得過,總不能老板個臉當爺。明性格豪爽,常樂哈哈笑嘻嘻,沒幾功夫又如從前。明高興了,月便放鬆矝持,再要求這又要求那,再惹明生惱。

明隻想過平靜而安穩地生活,他討厭浮華,討厭看別人臉色,剛正不阿是他的性格,常常卻事與願違。從談婚論嫁起,社會開始浮躁,人開始浮華,這本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卻在不自覺中陷入了浮華,過上了浮躁生活。浮華中得到了他該得到的,又在剛正性格支撐下努力擺脫浮華,盡力在擺脫中卻成了這種浮躁的犧牲品,成了浮華生活的代言人。

春雷一聲震響,改換地新氣象。直到知命那年,明自覺擺脫了那種浮躁環境,徹底丟棄了浮華生活。一種實實在在地新時代新生活,一種最希望最理想的真生活才剛剛開始,他卻有點力不從心。

知命那年十月的一,明閑來無事,再次主動做飯,不心將菜皮弄到了垃圾筐外(貨真價實的雞毛蒜皮之事),月又無端生事致氣……

由此明認真地曾經地生活進行了一次回憶……

回憶,可以讓人成熟,讓人悔悟,讓人進步,讓人相互尊重……

尊重對方,尊重自己,尊重生活。對對方負責,對自己負責,這是對生活的真負責。

清官難斷家務事,特別是夫妻家庭之間。好也一奈也一,現實一點,這就是生活,生活原本也就這樣。

人學會欣賞別人時會達到一種境界,學會善待別人時會體現出一種胸懷,就會形成不斷地關心別人的一種自覺品質,養成理解別人的一種涵養,幫助別人時就成了一種快樂,學習別人時其實成了一種智慧,團結別人便有了一種能力,借鑒別人也就成了一種收獲。

回憶,可以令人嘴角上揚,也可能讓人潸然淚下。不卑,不亢,心從容,人要自信。能獲得成功的人,因他有自信。自信,使不可能成為可能,使可能成為現實。不自信,使可能變成不可能,使不可能變成毫無希望。一分自信,一分成功,十分自信,十分成功。

月常對明,不知道明為什麼和其他任何人都可以和睦相處,惟她不能。明有時覺得她得對,便努力地嚐試欣賞、善待、關心、理解、幫助、團結月,惟不學習借鑒月,努力中的他覺得往往事與願違。

如果隻用自己的認知去評論一件事其實事事都不完善,隻用自己的眼光度人其實人人都有不足,隻用自己的心眼去要求別人其實人人都不達事宜。眼裏容得下別人的人,別人才能容得下他,懂得尊重別人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對月談這些,她聽了一味搖頭不懂。於是,明又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