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1 / 3)

極北之地,絕冥山外。

…………

山穀的盡頭十分靜謐,特別是在寧靜的早晨,沒有絲毫喧囂的音鬧。眾山矗立在身後。

紅色的梅花樹林環繞山間,藍色的空沒有一絲雲彩。

在寧靜的早晨。

山崖邊的老橡樹年齡已經很大了,狂風折斷了很多枯老的樹枝。

———它已經曆過無數的狂風、酷暑與寒冬。

它也許可以向人講述很多故事。

但是這個早晨,它卻非常安靜,沒有一絲微風。

…………

一眼望去,周圍盡是白色與紅色。

…………

這是一個寧靜的早晨,在這份靜謐之外,存在一個不同的地。

一個追逐自欺與多餘之物的地。

…………

…………

李元豐:“從哪起呢?”

“…………在這麼美的早晨,我想和你一個十分傷感的話題:恐懼,彌漫在地眾生心中的恐懼。我真的很想理解,不僅僅是從智識上或文字上,為什麼我和其他很多人一樣,都會恐懼終結。”

…………

…………

“亡滅似是無所不在。坐在寧靜的雪石上,凝望著紅色的梅花子,起這樣恐怖的事情,大抵有些困難,或者不合。”

“………人從未真正解決或理解亡滅這事。”

…………

…………

李元豐:“各式的論述與信仰,我都看過不少,它們都會假定事實。其中一些非常具有邏輯與服力,然而對未知的恐懼卻依然存在。”

…………

…………

“從古至今,消‘恐’,在各種論述中屢見不鮮。但於某而言,所有這些都不是重點。它是推測,是假,是對希望的信仰與渴望。這些法並不值得在意。確實如此,至少某對這一點非常肯定。”

“………但是,如果可以的話,某願意和你論一下這些法———有關生與滅的問題。這個問題是否全然模棱兩可、沒有深度、毫不重要?眾生亡去,之後又有無數眾生出生、過活、亡去,某就是其中之一。”

“………某經常自問:生與滅究竟是為何?地是如此美,去過很多地方,與很多人交談過,他們既靈明又有學問,然而他們終將也會同風和塵。”

…………

…………

李元豐:“我已經走了很長的路,也許你願意花時間,耐心地與我論這個話題。”

…………

…………

“懷疑是可貴的東西,如果人能夠避免先入為主,不僅僅是在口頭上,而且要否定一錢當然’的東西,那麼就不會有幻想。徹底遠離幻想非常必要———幻想是自己創造的,自欺之物。如果人們能夠認真起來,那麼幻想將再無立足之地。”

“避免先入為主,並非一時一刻,而是要洞察所有的假象,這樣才可切實地、從容不迫地探索生與亡之究竟———存在與存在的終結。如果人們為此做好了準備,如果人們願意,如果人們確實想要找出這個問題的真相(生與滅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這個問題需要認真再三)。”

“………從哪裏開始?從生開始,還是從亡開始?從生存開始,還是從我們所謂的終結開始?”

…………

…………

李元豐:“多少年了,我的日子一直如此,我對很多事都抱有興趣。我想我要開始———我很猶豫,我不知道自己該從何開始。”

…………

…………

“我們大抵應該從生之起源、人之起源開始,從真正為人開始。”

…………

…………

李元豐:“我生於一個富足的家族,我在書香之中長大成人。我自幼進學堂讀書,遊曆四方,直至科考得汁……我想我應該從童年開始。從一開始,我如同地間或窮或富的其他孩子一般,有著大成的智識以及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這很奇怪,當回顧往事時,總是從童年開始………”

“………我就是如此。你可以看到,我的日子一如既往,我的一切並沒有什麼不同。我的日子有時愉快,有時乏味,直到那,這個問題在我心中生起………我想要探求事情的真相,生與滅的真相是否存在。”

…………

…………

“自一個故事來。”

“………一日,一人爬至山巔,路旁有一眾螞蟻正列隊忙碌著,那人蹲伏於旁,細細的觀之。”

“………那人發現,在忙碌螞蟻隊列的盡頭,是一直達地下一尺的洞,隱約可見洞中是一大白蟲(蟻後),所有的螞蟻會有序的將食物搬到這裏………”

“現在來深入地詳細探討一下:為何每一個螞蟻都各司其職?是否每一個螞蟻,皆不獨立於其他螞蟻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