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銘點點頭,這個田中女士,目前並沒有任何職務在身,但是她的一個身份,足以確保她在霓虹政壇的地位:她是霓虹七八十年代霓虹首相的女兒,在父親退下來之後,她一直代父親出麵,成為霓虹政壇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去年她幫助現任首相小泉組閣後擔任外務大臣,不過因為性格原因,更是因為親近華夏而被打上某種標簽而下台,但是正因為如此,她不在內閣反而更受首相的看重,可以說在朝在野都是一個對霓虹影響力非常巨大的一個人物,而小林身邊的一些政治同盟,也都是很多被打上某種標簽的政治人物。
三十分鍾後,趙銘和小林攜手回到家中,想念母親的元太開心的撲進了小林的懷裏,而她的公公婆婆早就在家中等待。這時候趙銘看待小林婆婆的眼神,已經不再覺得奇怪了。他自在的坐了下來,不過霓虹的桌爐和跪坐方式趙銘確實不習慣,小林單獨給他拿了一個厚實的坐墊。
晚餐是霓虹典型的烤魚,納豆,味增湯,另外還有沙拉,牛肉等等,主食是米飯。趙銘從來沒有吃過這樣的搭配,華夏人的飲食雖然也講究葷素搭配,但是相對來說會比較重油膩和烹飪方式,另外對於食材的搭配也是和其他國家是有著巨大的差異的,菜式豐富程度更是全球領先。老外可能不知道,在華夏,尤其是古時候,一個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每天中午的菜式會根據經濟情況不同,分為八個,十六個,二十四個甚至三十二個。而在官宦家庭乃至皇室,菜式就更加豐富。一方麵是因為家族聚餐人比較多,除了上席麵的主人一般數人到十幾人,加上其他的下人之類的,少一點的幾十個人,多的甚至有上百人數百人。另一方麵是因為不光是家人一起聚餐,聚餐後家中的仆人下人也要吃飯。主人和夠資格上桌用餐完畢之後,還會剩下一大半,這剩下的一大半,就要供給下人和其他人用。雖然近代華夏進入了皿煮社會,各種製度的完善,已經沒有了仆人和下人的家庭,在正式場合和家庭宴會上已經提倡節儉了很多年,但是也因為曆史原因,每個家庭的午餐晚餐,特別是逢年過節,一大家子人聚集在一起,菜式豐富程度,讓很多外國人都瞠目結舌。
曾經有外國人說華夏人吃飯浪費的說法,被很多國人曲解。其實隻要了解到華夏的曆史,以及家庭聚餐的含義之後,就知道為什麼華夏的菜式會如此之多,以及如此繁複了。
趙銘對飲食要求不高,他也是從小吃過苦頭的,知道忍饑挨餓的艱苦,因此對於食物向來都是滿足的態度,不挑食不偏食。今天這樣的晚餐很是普通,不過他還是吃的很開心,他雖然聽不懂對方說什麼,但是能看得出來小林的婆婆對他非常的喜愛,他知道這裏麵有她兒子的因素,所以表現得更加自然了,長者賜,不敢辭。
另一個讓趙銘很滿意的是顯然對方的家庭已經不再使用標準的跪坐方式用餐,餐桌餐具和華夏的沒有什麼兩樣,不知道是不是小林的原因還是本來就是如此。很快晚餐時間過去,趙銘吃好了之後,站了起來,學著霓虹人的樣子對著小林的婆婆鞠躬,然後說道:“謝謝媽媽。”
雖然不懂中文,但是媽媽兩個字是世界通用語,這一句媽媽讓小林美智子眼淚瞬間如同泉水一樣湧了出來,她顫抖著扶著趙銘,仿佛真的看到了亡故六年的兒子就站在自己的身邊。
不過這時候元太的作用顯示了出來,他開口用不熟練的英語說道:“叔叔,你有你的照片嗎?”
趙銘一拍自己的頭,居然忘了這個,於是去了臥室,把包裏的電腦拿了出來,裏麵有他從小到大的掃描照片,很多幼年通童年時期的黑白照片都已經無法保存了,趙銘幹脆用掃描儀保存到電腦上,沒想到這時候起了作用。
打開電腦,小林美智子的眼淚又出來了,趙銘不得不開始講解每張照片背後的故事,小林和元太兩個人在一旁做翻譯。
“這是我滿月照片,那時候正好有個親戚有個照相機,直接帶到我家裏來了,我小時候不怕生,陌生人來了也不哭鬧。”
“這是一周歲的照片,一歲的時候已經懂事了,很是粘人,隻要媽媽抱著,奶奶和爸爸我一個都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