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這些事情是由公司內部決定,然後由相關部門去計劃和實施的,李薇對茨態度自然是讚成的,公司的幾個董事,除了黃幸榮不置可否,其他人都是持讚同態度,這樣的話,至少在今年的六月之前,不用擔心因為芯片的問題而影響產能和出貨量。
根據業內的可靠譜消息,華音的主要競爭對手夏幟和銘基,這一北一南兩個企業,今年都不約而同的擴大了生產規模,在每個領域都對華音保持了巨大的壓力。比如北方一向是華夏國內汽車生產的主要品牌分布地,所以在車載設備和中控台方麵,華音的占有率並不高,而且華音一向都是對這些設備進行補貼甚至虧本出貨,為的就是打擊競爭對手提高市場占有率,而這次位於燕京的夏幟直接把產能擴充放在了車載播放器和中控台上麵,從米國引進了液晶生產線,還聯合銘基搞了個新平台,準備把華音趕出北方車載設備市場。而南方的銘基就更加咄咄逼人,全線產品包括mp3播放器,床頭音箱,mp4手持播放器和家庭播放器上麵,目前為止已經推出了總共不下二十款新品,對華音的單一的產品線造成了巨大的衝擊,雖然銘基並不知道他們為此付出的巨大專利費用進了趙銘的腰包,但是就憑銘基這種戰略,就已經對華音公司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因此以趙永成為代表的華音中高層員工,同樣也提出了爭鋒相對的生產計劃,但是在李薇和瞿偉民的阻止之下,沒有獲得通過。李薇代表趙銘在公司董事會上拿出了趙銘一係列專利書,明確的表明了競爭對手每一項產品都是要向趙銘名下的專利公司繳納專利費用,趙銘也把這部分專利費用轉而用在了關州的康寧大猩猩玻璃廠新建上麵,所以就相當於變相的支持了華音,競爭對手越是折騰,對華音的幫助越是有利。更何況在其他領域上麵華音有自己的規劃,因此並不急於一時,而是可以穩坐釣魚台,等對手把市場上劣質品牌和生產線淘汰了,就是華音正式進入市場的時候。
趙永成在思索再三之後,覺得趙銘和李薇的做法很有道理,更何況確實是對公司非常有利,而且趙銘現在自己掏腰包補貼華音,這種好事誰願意拒絕?他趙永成第一個不願意。
既然關州代工廠擴充了生產線,那麼就有時間花力氣整合五廠六廠了,隻是趙永成麼有想到,在五廠和六廠這兩個相鄰鄉鎮的規劃上麵上麵,他失算了,或者他被讓了先手。
五廠和六廠是華音老廠所在的地隔壁鄉鎮的兩個廠子,一東一西,在八十年代也是比較輝煌的電子廠,經曆了九十年代的沒落之後,看著三廠(華音的前身)逐步崛起,就在總廠的協調之下,依靠代工和生產mp3播放器的零部件逐步穩定了下來,每年的產值也能養活一大幫本地工人,對地方的經濟貢獻也很大,但是這也帶來了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經濟結構比較單一。地方政府多次協調之後,在水產、農產品和服務業上麵下大功夫,終於這兩年來有了大的改善。相對於一個數萬饒鄉鎮來,解決了生計問題,然後就是奔康了。八九十年代的時候,鄉鎮上以進電子廠為榮,九十年代中後期之後,鄉鎮企業沒落,各種家庭式的作坊和私營企業興起,到現在的百花爭鳴,可以是一部時代變遷的縮影。但是人心都是思變的,好了還會追求更好,所以進入新世紀之後,五廠和六廠所在的鄉鎮,已經出現了一些苗頭。
最先發現這個苗頭的是遠在華州市區的無線電總廠的黃幸榮,他從決定把半導體產能重新進行分配,自然有他的考慮在內,除了能夠為總廠增加收入之外,還有就是增加更多的勞動就業,這些人手從哪裏來?最好就是熟練工人,那麼臨近華州市區的五廠六廠就進入了他的視線範圍。
他先是找五廠和六廠的負責人談話,支持他們把廠裏的車間承包出去,畢竟不是什麼技術含量高的企業,隻是那種加工和半加工,每年占用了大量年輕勞動力有點浪費了,是以把三班倒換成兩班製,然後就可以吸收更多年輕的人手進總廠接受培訓就直接能夠上總廠的生產線,隨後承諾給五廠和六廠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比如把總廠通過市府的關係,把周邊幾個鄉鎮的耕地通過行政命令的方式來進行農貿產品統籌生產銷售,再加上各種服務行業上麵的政策支持,居然在這半年之內,硬生生的在地方上麵做出了顯著的成績,目前五廠所在的鄉鎮建立起了整個江南地區都有名的農貿產品基地,而六廠所在的鄉鎮則是成了全國都聞名的木材加工基地,筷子,夾板,家具,地板等產業產品已經隱隱有了規模化的趨勢,全國很多林業發達的地區都過來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