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建民也很好奇趙銘這個時候怎麼會找他,畢竟這時候他還在石城負責自己的研究工作,要知道他現在是華音公司的頭號市場分析專家,雖然分管的是國外的部分,但是以他的資曆來,就是國內市場,他也是非常吃力的,更別兩眼一抹黑的國外市場了。不過江建民有個優點,那就是好學,在關州上學的那些年,他學到了很多,而進入了華音,隨著陸雅在石城上大學之後,他更是如魚得水般的利用網絡和圖書館,像海綿一樣吸收著一切有用的信息,正印證了一句話:書生不出門,能知下事。他這種獨特的能力和風格,讓趙銘等華音高層對這個年輕的大學畢業生產生了興趣,從而把江建民很多建議都吸收進了華音,尤其是江建民對市場上的一些企業行為的看法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讓趙銘李薇等人大喜過望:撿到寶了。
兩年時間過去了,江建民也得到了大量的鍛煉,通過華音的渠道,他消化吸收的內容越來越多,有時候一些涉及到決策層麵的東西,他都可以分析出自己的見解,甚至高晴都開始對這個年輕人讚不絕口。這次趙銘找到他,自然是在華音拓展歐美市場的過程中,需要江建民的建議。
對於趙銘的顧慮,江建民也有自己的見解:“趙總,我是這麼認為的,在國外市場尤其是您看重的歐美市場中,華音公司的步法有些過快了,要知道我們公司也僅僅才成立了六年,很多歐美老牌企業在市場和服務上麵都在孜孜以求的尋求突破,所以我們需要用歐美饒思維來思考這樣的市場。首先產品是重要的但又不是最重要的,它重要是因為產品能改變人們的固有觀念和印象,但是同樣這也是最難的,就像手機這種產品,大多數人印象中還是諾基亞手機,結實耐用。”
趙銘知道江建民的對,在那一個時空,從iOS和安卓誕生之日起之後的七八年內,諾基亞都沒有徹底的從人們的印象中離去,可見固有的觀念強大之處,甚至在第三世界的市場上,諾基亞以及那些功能機,都占據了市場相當的份額,甚至山寨機都可以在市場上占據不的比例,其實很明問題。甚至在諾基亞宣布退出手機市場之後的七八年,還有品牌通過代工獲得諾基亞這個商標的使用權,竟然也還能收購一波粉絲,更明了這一點,產品的品牌形象很重要。
“我們的華音手機毫無疑問走在了業界的最前端,無論是諾基亞,還是微軟包括剛剛誕生的蘋果手機,都不是我們的對手,尤其是後者,因為品牌因素對我們的威脅我認為是最大的,這是需要注意的一點。但是我們應該清晰的了解到,產品的功能做到了頂端,相應的售後服務就要跟上,這就是我產品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趙銘點頭表示同意,作為後起之秀,在起步階段舉步維艱其實就是有一個後發製人以及彎道超車的過程,恰恰這就是華夏很多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題。
“根據我這裏統計的數據,我們華音公司在歐美主要的國家有27個分公司,26個辦事處,在北美有5個分公司,11個辦事處,雇員達到了一千多人。其中分公司和辦事處中處理售後的不到三百人,我認為這個比例太少了,顛倒一下才是最合適的。做的最好的還是北歐的芬蘭和瑞典這兩個國家,人員分布比較合理,雖然加起來隻有三十個人,但是處理售後工作的,就達到了24人,剩下的六個行政管理人員主要處理市場營銷推廣,網站和媒體,技術和協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