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音那邊的生產計劃將在半年時間左右開始進行,華州這邊的工業園已經開工進行生產了,當然這個預生產也是為了擴大生產準備的,到時候隻要我們協議簽訂下來,就可以授權貴公司進行生產,作為代工廠利潤最大的自然是你們的拳頭產品,我們準備在平板電腦上麵采用最新的平台,所以半導體芯片和部分零部件肯定要出自己方,其他的我們可以授權你們生產,然後組裝的話,高晴那邊暫定是在華州和關州,其他的地方要看寶島那邊的企業協議簽訂情況。”
對於趙銘拋出的這麼大的一個橄欖枝,黃幸榮沒有過多猶豫,略微沉吟了一下就開口道:“產能上麵我們的存儲器,按鍵,IC芯片,電源適配器,數據線還有電路板上麵有成本優勢,其他的方麵也就組裝上麵可以有一些利潤,但是華州是中等城市,合適的產業工人一直都比較欠缺,如果要招募更多的人手,勢必要我們這邊開建新工廠,我想半年的時候可能遠遠不夠。”
“這點你放心,我們華州工業園那邊可以租一個幾十畝的廠房給你們,人員的招募你們自己解決,華州的大學城規劃在老張的推動下,已經過去了半年,應該有成果了,整個江南在華州周邊的幾個城市,好些院校都已經轉移到了華州,至於其他的租金,水電費用,還有一些涉及到廠區的事情都可以給你們最優惠的條款。”
黃幸榮大喜:“那就最好了,正好明年上半年華州無線電集團有一個大規模的人員招募活動,我們準備把華州的大中專學生打包招進來……”
趙銘哈哈大笑:“黃總啊,還什麼困難大,我看你們是不怕吃撐了。”
黃幸榮哂然一笑:“還不是靠著華音這課大樹,華州有了華音,就完全不一樣了啊!”
趙銘知道黃幸榮的是實情。在他來的那個時空,華州雖然也是整個江南地區經濟最為發達的幾個城市,但是一直受限於人口,位置以及政策因素,經濟上麵始終被省會石城,從華州分出去的楊有,還有鄰近滬上的穀安壓著一頭,甚至被後來的一些人口大市超過。但是在這個時空,因為華音的騰空出世,華州的經濟體量在2004年就成為了江南第一,在2006年更是成為了國內GDP前十的城剩已經有傳聞國家可能會從政策上麵考慮,要講華州升格成為國內的特大城市,因為人口的因素,目前這個計劃還在研討之鄭
黃幸榮打包大中專學生的舉措,至少在人口和提高整體學曆上麵幫了華州一個大忙。
目前華州有人口三百八十多萬人,城區人口約兩百萬,根據80年城市等級標準,城區常住人口一百萬以上為特大城市,華州已經滿足這個要求了。不過自從90年代開始,整個華夏經濟開始騰飛,對於這個等級標準也一直在研討中,從上麵傳來的消息來看,300萬會是一個門檻,目前華州還達不到這個標準,國內也僅僅隻有十餘個城市能夠達到。所以在人口上麵,華州是不遺餘力的擴充城市人口。
而在城市建設上麵,隨著快速公交和高架的建設,整個華州城區已經有了一環內人口兩百萬,接下來的二環將會把華州無線電三廠、五廠和九廠等鄉鎮涵蓋在內,這些工廠會隨著城市的建設逐漸轉移到郊區,而2008年地鐵項目的規劃,更是從交通上麵解決了華州升格特大城市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