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四章 年前瑣事(1 / 2)

趙銘仿佛知道康納的心思一樣,開口道:“康納,事情都是人做出來的,當你覺得有把握的時候,不妨多考慮考慮,如果是其他人來做這件事情,別人會怎麼做。”

趙銘這一番他人做事方法的論調引起了康納的興趣。

見康納陷入了思考,趙銘欣慰的笑了,疲憊頓時襲來,全身無處沒有不酸痛的地方,堅持到了李薇那邊,看到沉睡中的李薇之後,趙銘這才安心的休息了下來。

其實很多康納這個年紀的人都有這樣的困惑,明明沒有什麼本領,按部就班的工作就行,但是很多人在踏入社會之後總有一段心理低潮時期,趙銘當年也是如此。

在那個時空,趙銘每都是兩點一線的奔跑,當年他尋找工作的方式和別人不一樣,他都是在對方公司提出準備錄用他的時候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他會按照對方的要求去做事情,但是他也會按照自己的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做不到的情況下,他可以選擇退出或者是降低要求。

很少有公司願意接受這樣的員工,也許是覺得這樣的人太自我,也許是沒有人希望手底下有不受控製的人,所以趙銘在畢業那年考研失敗之後,決定一邊工作一邊規劃自己的職業道路,願望很美好,前途很是黯淡,專業知識並不是很好的他受挫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於是曾經的理想逐漸遠去,情緒也開始變得低落。即使因為愛情和婚姻的鼓勵,很可惜的是,在趙銘感覺到疲憊的時候,發現已經冉中年。

趙銘給康納的這些話,很多時候都是一些人生的感悟,比如用對方的角度考慮這件事情,比如從不同的角度去研究事情的解決方法。隻有經曆過了,受到過挫折和成功的激勵,才會做出最為明智的選擇。

比如前段時間假托伊莎貝拉的那個示警,又比如華州的下一個五到十年的規劃。

張青雲在年後和趙銘聯係極為密切,這自然是領導默許在內的,畢竟馬上是張青雲的第二個任期,在即將圓滿的完成了一個任期的時候,如何做好新的任期工作,這是張青雲需要考慮的事情,所以他盡可能的了解華音,多和趙銘溝通,他並不覺得這是不恥下問,趙銘是華州人,華州發展的好壞,對於趙銘來也同樣重要。曾經有法華州要成為特大城市,可是在高層眼裏這件事情很難,畢竟人口和城市的規模在這裏,再給張青雲十年時間,不定這個目的可以實現,可是現實就是,張青雲最多還有五年了,這五年很關鍵,是關心個饒發展,還是把城市搞好,對於張青雲來,這不是一件矛盾的事情,最多就是一件事情的兩個方麵,張青雲很有信心。

趙銘答應他的寫的一些個想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幾段話,一些詞語,看樣子趙銘寫的很是隨意,不過都到零子上。趙銘給張青雲出的主意其實很簡單:一個城市的發展離不開民生,而民生的關鍵就在於交通和生產力的發展,在現在華州已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重點發展物流行業,重點引進人才和改進城市的科技含量,就成為了城市發展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