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趙銘再次提出相似的看法之後,羅教授迅速的回答道:“趙銘,我不知道你對地質學還有地震方麵有多少研究,但是你說的地帶,確實是出於各大大陸板塊邊緣,有很大地震的可能性,但是你也應該知道,地震預測是一項嚴謹的工作,而且隨機性很大,沒有準確的檢測數據信息,無法做出相對準確的預測,哪怕是較大的時間範圍內的預測都無法實現,這是科學,不是我們人力能夠做到的。”
聽到老教授還是這個論調,趙銘長歎一口氣,對於即將到來的這場災難,趙銘有無數個理由去做那些救治工作,可是在現實麵前,自己一個都無法說服,也就遠在歐洲度蜜月的喬進之能夠理解自己,這是一種旁人難以理解的悲哀。
哪怕是地質學家,專家,教授,都無法做到的事情,自己一個行業外的人,如何能夠完成這麼一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呢?就是已經有了龐大詳細的計劃,自己又怎麼能夠完成的盡可能妥善呢?
“其實與其把精力花在長期觀測和預測地震上麵,還不如做好預防和救治措施,我不知道你哪裏來的消息,可是我覺得你應該很清楚天災麵前,隻有發動全社會的力量進行救治,才能把災難挽救到一個可以接受的程度,在人命麵前,天大的事情也要讓路,人命關天就是這個道理。”
趙銘點點頭,認可了羅教授的說法。
“今年有幾個學生在寒假期間去了川省,他們冬天的時候還在野外露宿,就遇到了烈度很低的地震,差點沒被凍死,我在他們回來之後把這幾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臭小子痛罵了一頓,心裏也不免有點後怕,幾個二十歲出頭的後生,帶著帳篷和簡單的生活物資就去了深山老林,能活下來還真是運氣,還好他們知道帶了足夠的食物和燃料,還帶了一些刀具燒水的工具,不然真有危險。”
老教授的長籲短歎,讓趙銘心頭一動:“羅教授,你說帳篷?”
羅教授點點頭:“是啊,帳篷,野外宿營必須要有帳篷,不然擋不住野外的寒氣。”
趙銘這才想起來昨天和前天自己腦子裏那個總是若隱若現的念頭是什麼,自己居然忘了這個,今天中午遇到雙林那一家的時候,就應該想到這件事情。要說大型自然災害之後,災區最需要的是什麼,除了救援救災,自然是臨時可靠的安全的居住環境,簡易移動房建立需要時間和材料,還要大量的人手,雖然自己已經安排了很多,可是老丈人那邊調派人手需要時間,加上施工也要很長的時間,這可不是一個搭建舞台和簡易機場那麼輕鬆的事情,需要的資源更多,時間也顯得更加緊張。可是帳篷就簡單多了,而且五月份的天氣已經很暖和了,在外麵露宿有了帳篷也不至於凍餓。
想到這裏,趙銘急忙在自己的記事本中寫下了帳篷這個關鍵詞。後世的那場地震造成了數萬人的傷亡,涉及到的災民則是數十倍於此,所以趙銘還要在這上麵下功夫,地方政府肯定能夠解決一部分,但是如果能夠提前籌措,那麼到時候可以免於一些惡意市場行為造成的物資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