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百姓死得其所(1 / 2)

河工辯論一共持續了半個多時,直到梁老伯拍板定案的時候,軍營大帳內,竟還仍有零星的言語存在。

最終,在諸多河工的積極參與下,他們總算是得出一個,還算是比較穩妥的辦法:引流疏導,灌水入城!

而當杜霍第一次聽梁老伯提出這種設想的時候,他頭腦還是有些糊塗的。

至少此時在他的腦海中,他對這個方略,還並沒有一個具體的輪廓。

直到經過梁老伯的耐心講解後,他方才稍稍了解了幾分。

原來,這引流疏導,灌水入城的方略,簡單來便是將護城河的水,通過疏導引流的方式,給轉運到零陵城內,從而借此達到水漫城池的效果。

倘若,單純從這個方略的角度出發,此方略倒也可以稱之為軍事謀略。盡管,這在人道方麵略微有些理虧,但至少它可以幫助杜霍達成收複失地的目的。

按照約定,當河工將方略確定下來後,則需要轉遞給杜霍批閱。

倘若此計可行的話,那杜霍便需要給河工們批示文件,然後派遣部分兵力協助河工們實施工程。

然而此時,杜霍卻是在這個緊要關頭,稍稍有些拿不定主意。

盡管他明知道,這個計策存有可行之處,但他卻並不知道,此番計劃是否符合在此處應用。

畢竟這灌水淹城之事並不人道,倘若因為此事,而對杜霍造成影響的話,那這恐怕會對日後劇情的走向,有些不利。

所以,為了保證遊戲劇情的順利發展,杜霍經過慎重考慮後,最終決定把此事的行使權,全權委托給諸葛亮,而他自己則是特意擺出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從這場征戰中,從容不迫的退離了出來。

而當這個難題落在諸葛亮頭上的時候,諸葛亮的決斷卻是遠要比杜霍爽快很多。

結果,決議當,諸葛亮便將此事給確定了下來,盡管他也並不是十分認同這個方略,但由於這是杜霍委托給他的,並且也曾包含著杜霍的決斷。

所以,無可奈何之下,他便也就隻好硬著頭皮,將此事給承接了下來。

……

當傍晚,數十名接受任命的河工,齊齊入駐軍營,搖身一變成為了杜霍大軍的臨時兵士。

按照約定,計劃周期為三。在這三內,所有河工的衣食住行所用的開銷,皆由軍營負責。

並且,待等事成之後,軍營還需另付給他們一筆費用,以示酬謝。

諸葛亮此令一出,那些受到聘用的河工,可謂是一個個幹勁十足。

夜半,零陵城外人影幢幢,叮叮當當的敲打聲吵醒了,那棲息在樹枝昏睡的老鴉。

夜色朦朧下,成群結隊的兵士,在數十名河工的帶領下,手持鐵鍬偷偷地挖掘著零陵城外圍的護城河堤。

洶湧澎湃的河水衝蕩著搖搖欲墜的河堤,仿佛隨時隨地會噴湧而出一般。

翌日,一場細雨悄然而至,如同一位不請自來的不速之客。

午後,細雨間歇。

零陵城內卻是在這細雨之中,逐漸陷入了混亂。

據探子稟報,清晨一場細雨,竟是直接將那零陵城的護城河堤,給徹底衝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