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返回客棧後,杜霍便當即派遣趙雲前往屯軍處,命那一千名兵士收拾行裝,備好三的口糧,即刻離開襄陽,出城剿匪!
翌日,杜霍在趙雲的陪同下,按照先前的部署,西出襄陽城,於襄陽城外五十裏處,與早已駐紮在此處的一千名兵士會合。
臨行前,杜霍曾派人調查過這批悍匪的信息,據調查得知,這批悍匪的大本營,坐落在襄陽城西的一片密林之中。
其人數大致有1000~000之餘,比襄陽城內的守軍,還要高出兩倍。
時近正午,杜霍順利抵達軍營,並開始部署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由於雙方人數差距較大,如果麵對麵硬拚的話,杜霍這方的勝率可能會相對較低一些。
更何況當前的作戰區域為山野密林,而那批悍匪又在那片密林中生活許久,所以無論是地理條件還是兵力差距,杜霍這邊都不占據優勢。
因此,若想在這實力如此懸殊的戰役中取勝,那就必須得多動一些頭腦。
計劃部署之時,杜霍出於穩妥考慮,倒也曾向趙雲,尋求過破敵之策。
隻可惜,趙雲的方略雖然可以采用,但卻並不是十分符合,當前的情況。
按照趙雲的意思,他建議先大批砍伐密林,先行解決掉地理因素的問題。
然後,再有針對性的,對這批悍匪分批次的圍剿,逐漸將其蠶食掉。
單從這個方略的主觀位置上來,趙雲倒也的確是看清了這場戰役的利弊兩端。
隻不過,他的這種方式實在是太過繁雜,並且這種方式的容錯率,也比較低。
倘若在砍伐密林的過程中,那批悍匪主動出兵襲擊的話,那則必將會對杜霍造成很大的困擾。
甚至都有可能會,因此遭受到悍匪的重創。
所以,為了大局的穩妥考慮,杜霍最終還是委婉的否決了趙雲的方略。
最終,采用了自己所製定的強攻方略!
行動前夕,杜霍將一千名兵士均勻劃分為四組,並在其中挑選四名軍銜最高的兵士擔任組長!
待等四組兵士,係數分配妥當後,杜霍便將這四組兵士全都派遣了出去。
按照他的計劃,他需要這四組兵士,分別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同時對密林發起攻勢。
以此令密林中的悍匪,情急之下倉促應戰,從而降低他們的整體實力。
從杜霍的角度來看,如果時機把握合適的話,這一千兵士攻擊成效,或許會達到平時狀態下的,兩倍乃至數倍的效果。
不過,凡事有利也有弊,倘若時機合適,那此事則必然能夠取得奇效,可若是時機有誤的話,那這一千兵士,恐怕就有去無回了!
而對於隱藏的可能,杜霍卻並未向外透露絲毫,甚至就連趙雲,也並沒有告知。
而他之所以這樣做,其中有一方麵是為了保障士氣,以此來保證戰事的成效。
另一方麵,則是因為他想維護,自己的正麵形象,以此固守他在兵士們心中的位置。
所以,直到戰端開始的那一刻,他都沒有把這計劃的成功幾率,通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