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對一人的偏見(1 / 2)

“回主公,子賢此計雖合乎理論,但卻也有一定的風險,如今我軍雖然獲勝,但卻也損失頗多!

倘若再撥新兵前去攻打關隘,那恐怕還將會有更多的損失,而這損失之中,究竟能不能夠達到最終的目的,則還尚未可知。

所以,此計究竟能否實施,或許還需要再加考量!”

諸葛亮轉著圈話,既沒有反對,也沒有同意。總之,他就是把杜霍問他的問題,又換了一個方式轉問杜霍。

可這對於杜霍而言,卻是並沒有任何的意義。

“那又該如何考量呢?現如今戰事在即,如果咱們這裏不能速做決斷的話,那麼斜穀那邊的戰事,恐怕就要告一段落了!

可現如今,則正是戰役的關鍵時刻,隻要咱們這邊一放鬆,那麼曹軍便會當即得到喘息之機。

假以時日,曹軍得以恢複,那最終遭受損失的,恐怕就將是咱們了!”

由於諸葛亮的含糊,則是迫使的杜霍直接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而也恰恰是因為他所的這句話,結果則是直接令在場眾人,全都站在了張良的那一邊。

實際上,諸葛亮的目的並不是想要提出自己的意見,因為無論他什麼,那都沒有辦法代表眾人的意見,所以無論他同意還是反對,對於眾人來,都將隻是一麵之詞。

甚至如果此事不力,最後追求責任的話,那麼他和張良倒也將會成為那主要責任人。

所以,為了避免這種風險的出現,諸葛亮則是換了一個方式,讓杜霍自己把這句話講了出來。

而隻要杜霍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那麼眾人便會隨之跟隨過去。

如此一來,就算此事最終以不利為結局,那杜霍的怒火則也絕對波及不到,除張良以外的其他人。

“你們當真認為,子賢此計可用?”

當眾人皆表態明後,杜霍最後向眾人做了一番確認。

然而此時他得到的回答,則依舊是眾人的堅定回應。

“好!既然你們大家都沒有意見,那咱們就依子賢此計行事!

魏延,你馬上調遣六萬新兵派往斜穀,這一次你也跟著一起去,如今是攻城戰役,去的人多一些,咱們的勝率則也就會高一些!”

“末將遵命!”

接到杜霍的命令後,魏延便當即領命行事去了。

由於先前降兵,一直由魏延處理的緣故,此時魏延麾下的兵士數量,則已將近十萬。

所以調遣六萬新兵一事,對於魏延來,倒也並不算是什麼難事。

安排完魏延後,杜霍則又轉而對關興張苞下達命令道:“關興張苞,你二人各率兩萬人馬,緊跟在魏延大軍之後,以作後備!

同時,你們也要心防備曹軍偷襲我軍後方。斜穀一處,雖然後方並無風險,但那曹操詭計多端,且對此處地形極為熟悉,所以為了保險起見,你們二人務必要心謹慎!

倘若真有什麼不測發生,必要時候你們緊急傳信返回大營,見到軍報後,我定會火速派軍馳援你們!”

“末將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