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諸葛亮的煩心事(1 / 2)

“周瑜!你到底對他做了什麼?”

聞訊趕來的馬超,闖入監牢後看到這幅情形,便當即對周瑜展開的質問。

周瑜略顯木訥的望了馬超一眼,嘴角生硬的翹了翹,露出一抹難以形容的笑容。

“我什麼也沒有,什麼也沒有做,他見到我之後情緒就失控了,然後緊接著,他就撞牆自殺了!

現在在始至終我都不知道他為什麼要那些話,為什麼要這樣做?隻是我感覺他似乎很渴望這樣!所以,我也就沒有阻攔他!”

周瑜對於這件事情的解釋,的確是十分簡單,並且他也完全把自己,從這件事情裏給分割了出去!

因為就正常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情的確與周瑜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雖然他有著主導的因素,但具體的原因則還是在甘寧自己的身上!

頂多,周瑜也隻是起到了一個催促的作用而已。因為當甘寧被捕之後,他便也就已經知道這件事情的始末了,不過他心中還尚且殘留著一絲僥幸!

而當他真正見到周瑜之後,那僅存的僥幸,便也是蕩然無存了,所以這便也就促使了他,毅然決然的走向了死亡。

故而,對於當前所發生的事情,周瑜所能表達的隻能是無奈和歉意。

而至於把這責任全都推脫到周瑜的身上,或者是讓周瑜直接來負責這件事情的想法,那則是並不成立的。

因此,當周瑜向馬超作出解釋後,馬超的表情雖然十分難看,但他卻也並沒有再多!

畢竟有些時候,該做什麼事情,該怎樣做,那都是有所分寸的,而馬超則正是一個會把握分寸的人!

所以當這件事情發生之後,雖然他也曾有過失態,有過暴躁。

但最終,他卻是選擇了冷靜,選擇了,認清事實理性分析!

甘寧的死亡,倒也並沒有引起太多的波瀾,盡管後期馬超也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杜霍,但在杜霍看來,這似乎也不算是什麼重要的事情。

實際上,當杜霍決定討伐東吳的時候,他根本就沒有動過招攬東吳武將的主意。

反正,以他當前的實力來看,麾下的武將數額,也已經達到了一個相對於穩定的狀態。

因此就算是,不再進行武將增加,那似乎也並不會影響到自己的計劃。

更何況,甘寧這件事情還將會對周瑜造成影響。所以,至於這件事情的決斷,杜霍終究還是選擇一個,較為妥當的方向。

建安城的事宜,隨著杜霍大軍的整體遷入,則也是就此告一段落!

而建安城的失陷,對於東吳來,則無異於是杜或與東吳的戰爭開端!

並且在孫權看來,先前他所具備的優勢和主動權,似乎都在建安城失陷的那一刹那而喪失殆盡。

此時,東吳建業城那邊,則也已經是囤積了一大堆瑣事!

並且這些瑣事,基本上都是跟杜霍大軍進入東吳有關。

此時孫權可以是,已經被這些事情給煩得焦頭爛額。

然而,正當孫權處於焦躁之中的時候,杜霍攻伐大軍,卻是在沒日沒夜的擴張著版圖。

建安城西臨山巒東臨河流,用現代的話,基本上可以算是一個沿海城市。

而就是這麼一個沿海城市,它的南麵,卻是有這一條,堵塞著城市道路的河流。

雖然從表麵上來看,這條河流的出現倒也並不奇怪,但正是因為這條河流的原因,杜霍大軍卻是再也無法向南麵進軍半步。

結果,那原本早已製定好的作戰計劃,卻是因為這條河流的緣故,而硬生生的拖延了三日。

不過這三日的時間,卻也算是給杜霍大軍,提供了足夠的休整機會。

故而,當河流上成功修建出橋梁的時候,杜霍大軍則也是得到了最為充沛的休整。

跨過河流後,在南麵緊靠山巒的位置,則是有著一座營寨。

而從這座營寨的新舊程度上來看,這應該是一座剛剛建立起來的新寨,並且還是特地選址在最為關鍵的位置而修建的。

似乎其目的,就是為了阻擋杜霍大軍的行軍。

而此時,營寨內則也同樣是有著兩名東吳的武將,在此駐守!

不過與之前不同的是,當前在此處駐守的,其實倒也並不能算是兩名武將。

因為他們二人都是以謀略為主,這是二人的名氣,雖然在史學上有著一定的地位,但卻並不為世人所熟知。

根據周瑜的介紹,此處助手在營寨內二人,則分別是闞沢,顧雍二人。

對於這二人的名號,杜霍則是第一次聽,而從這一點可以能夠看出,杜霍對東吳方麵的武將似乎並不是十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