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公愣愣的看著曹鼎蛟,嗯,真的是再也說不出話來。
衛所的事情真的是關他兒子的事嗎?全天下的衛所都是如此,這天底下的衛所哪個不貪汙?這天底下的衛所長官,哪個不侵占軍屯?
這屎盆子怎麼扣在老子身上了?老子不服,甚至有點想要申訴。
嘉靖八年,桂萼公布天下兵籍,僅有兵士九十七萬。
軍士的逃亡,除生活上的因素外,與其社會位的低落亦有關,明初因需要武力,故較重視軍人,其後承平日久,武力不再重要,軍人地位就大為降低,加上以罪犯充軍,使的軍人的形象更為低下。
嘉靖年間,有些衛所逃亡軍士達到在籍軍士70%左右。
至16世紀初,一些衛所的逃亡軍士已達其總數的80%,許多邊地駐軍隻剩下一半。
曹鼎蛟說出這個理由來,徐誌遠可以說是死的冤枉,也可以說是死的其所。
說他死的冤枉是因為衛所的問題確實是一兩百年流傳下來的,一代比一代更加殘酷,上一任的屁股還沒擦幹淨,下一任又接著在幹壞事了。
說他死得其所也沒有任何毛病,魏國公府是如何發家的,他們自己心裏麵也有數。
整個南京至江南地區可能有三四千萬畝可以耕種的良田,可他們魏國公府至少占據了幾百萬畝的良田。
魏國公府祖祖輩輩都是強取豪奪壓榨軍戶,勾結地方豪強,這才積累下來了一個碩大的魏國公府。
朝廷給每個衛所都分配了軍用農田,每支軍隊約百分之七十的士兵日常工作就是種田,剩下百分之三十執行軍事任務。
實際上,在大部分沒有戰爭壓力的地方,士兵種田的比例更高。這樣一來,士兵們就可以自給自足,解決了吃飯問題。
而一旦戰事發生,士兵們也可以迅速拿起武器衝上戰場。朱元璋曾自豪的說道:“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不過,朱元璋可能萬萬沒想到,讓他引以為豪的衛所製度後來卻導致明軍戰鬥力盡失。
軍戶承擔的差役沉重,社會地位很低,基本上世世代代都沒有出頭之日。所以在朱元璋執政期間,許多士兵就開始逃亡。
從明朝中後期開始,為了解決日益嚴重的邊患問題,募兵製開始逐漸替代衛所製。
但募兵製供養士兵的成本大幅提高,這又對明朝的財政問題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到了萬曆朝後期,軍隊紀律鬆弛,軍官和士兵吃空餉的情況很嚴重。國家財政收入完全不足以應付軍費開支,臃腫的大明帝國最終被硬生生地拖垮了。
明朝說到底,其實不是被清朝打敗的,而是被自己的財政拖垮的。
要是崇禎皇帝能夠從江南收取大量的稅收,遼東能夠守住一百年不動搖啊,至於李自成那些叛軍,真要是當初讓遼東大軍南下,早就把那些人給剿滅了。
曹鼎蛟繼續悲切地說道:
“咱們大明為什麼會亂到根子裏麵去?全都是因為這些蛀蟲在不停的挖咱們大明朝的根基。
若是真的有一天大壩垮了,這些人不過是改換一下門庭而已,而咱們這些忠臣隻能以血來捍衛大明了。”
崇禎皇帝深受感動,看著麵前這個大忠臣,好感度又是+1……
“老臣也願意為大明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徐弘基還能怎麼說?曹鼎蛟這個狗官真的是要殺人誅心啊。
崇禎皇帝心中大定,也是平靜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