閂重信和李信二人吃完了山西那些人提供的稀飯,默默的掏出了紙筆,然後鄭重其事的記下:
“曹鼎蛟虐待災民,居然在粥水裏麵添加砂石,嗯,罪大惡極,人神共憤,實為大明朝百二十年來,從所末見之奸賊,為天下蒼生什該誅也。”
閂重信摸著自己的門牙,滿嘴都是血泡子,他有些難受的說道:
“曹鼎蛟這狗東西怎麼往粥裏麵放沙子呢?實在是太過分了。”
李信也是捂著嘴說道:
“老閂,我想吃烤山藥!”
閂重信一臉無語的看著他,揚起了拳頭。
“吃!吃大塊地兩塊夠嗎?”
李信非常滿足的說道:
“夠了!謝謝老閂!老閂你真好。”
兩人友好的交流,並且切磋了一下,李信這貨恢複正常之後,冷靜的說道:
“行了!咱們得趕緊去收集曹鼎蛟的罪證啊,雖然你我不是同一派係,可咱們都不喜歡曹鼎蛟,這也是事實。”
閂重信一臉篤定地說道:
“咱們還是先從這些受災群眾身上下手,那邊不是有幾位剛剛吃完飯的人嗎?他們去問問他們如何看待曹鼎蛟。”
李信一臉自信的說道:
“哈哈哈哈!曹鼎蛟給咱們的吃食這麼差,還往裏麵摻沙子肯定沒有少貪汙,大同底下一定是民怨沸騰,哀聲一片,咱們要去替他們主持公道!
兩隻老狐狸露出了奸詐的笑容,有了上麵的保證,隻要他們能夠立下大功,絕對能夠再升一級,到時候入主中央也不是難事!
左右都禦使那樣高貴的位子在向他們招手呢!
明代以都察院為最高監察機關,都禦史與六部尚書並稱為七卿,地位崇高。
但也正是因為地位崇高,按明太祖與明宣宗的敕諭要求,還得作為百官表率。
如果真如《明史》中所概括的職責那樣:
大臣奸邪、小人構黨、作威福亂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貪冒壞官紀者劾,凡學術不正、上書陳言變亂成憲、希進用者劾,勢必有“搏擊”之嫌,失大臣之體,極易為朝廷招怨,一旦彈劾有誤,也無回旋的餘地。
因此,“搏擊”之事應讓那些地位不高、資曆不深、年紀較輕、顧忌較少的官員去幹。
用明太祖的話,是應該建立一種“以小製大,以下製上,大小相製,上下相維”的監察體製。基於前代經驗,鑒於現實需要,明代建立了一套被稱為“科道”的監察係統。
老朱這個人怎麼說,有點太想當然了,可能是他想建立萬世一係的帝國,奈何一成不變的法子的大明帝國也來說並不是好事!
就比如說軍戶製,這導致了軍力急劇的潰敗,到了後期更是爛到了骨子裏麵,又比如說蕃王製度,那種肉爛在鍋裏麵的想法根本就不切實際,最後讓大明的負擔越來越重。
大明是同時死在了那些文臣和武將,以及宗室的聯手!內部都爛成這個樣子了,不用別人動手自己都撐不下去了。
閂重信李信他們的職責是什麼?
所有大臣奸邪、小人結黨、作威福亂政的,便彈劾他。
所有百官卑劣貪鄙敗壞官紀的,便彈劾他。
所有學術不正、上書陳言變亂現成章法、企圖進用的,便彈劾他。
在大明朝中期吏治清明的時候,或許這種製度還看不出來什麼後果,當在明朝中後期政治腐敗的時候,言官就成了黨爭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