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大同之遊(1 / 2)

<()

影視劇中,乾隆最喜到老百姓身邊,還有良多乾隆微服私訪時的傳說。

但這事根柢就不成能存在,按照清代的皇室端方,皇帝外出並不是一件很隨意的工作,安保工作會特別精細。

曹鼎蛟和崇禎皇帝兩人就算得上是便衣來到了山西大同,可他們身邊的護衛不少,專門有錦衣衛的人負責排查險情,還有不少人貼身護衛。

二人最新來到的還是鋼鐵加工坊,也是崇禎皇帝最感興趣的鑄炮廠,西安城外那三十六尊巨炮可給崇禎皇帝帶了不小的震撼。

等他們來到了鋼鐵加工廠,就發現了無數高爐林立,無數黑煙升起,席卷整個天空。

若換作現代人來看,就會發現這些高爐和七八十年代的那些爐子十分的相像,隻不過非常的汙染環境,可曹鼎蛟卻知道這是工業發展的必然過程。

在大明還處在不管是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的那一個階段,至於日後若是科技發展了,再考慮綠貓的事情。

曹鼎蛟指著這些高爐說道:

“陛下,這就是咱們煉鋼廠的核心秘密武器,高爐鍛造能夠冶出更好的鋼材,有了優秀的金屬材料,我們大明就可以製造出來更多的利器。

堅船巨炮,火銃兵刃,禦敵於國門之外,運籌帷幄於萬裏,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天下雖大何處去不得?”

崇禎皇帝看著巍峨的高爐,也是感慨不已,言道:

“那就進去看看吧,聽說你這個作坊的產品比工部的軍器局和內務府的兵杖局還厲害,除了萬斤的大炮之外,還有其他東西不。”

曹鼎蛟在前麵引路,崇禎皇帝緊隨其後,曹鼎蛟回道:

“陛下,並非是微臣這個作坊工廠有多麼優秀,完全都是同行襯托得好。

工部最大的缺點就是官員太多大師匠人太少,多數人在其中於魚目混珠,再加上貪汙成風,底下的人飯都吃不飽哪裏還有心思幹活?

工部造出來的東西有多少人敢用,以至於後來邊軍的盔甲都不敢放心讓工部的人造了,全都是地方上的人自己在弄。

就算是把工部的官員全部殺掉,依舊無法解決問題,根本原因還在體製上。”

明朝的軍器製造分為中央和地方兩個部分,中央的軍器製造占據了中心地位。

靖難之役後,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所以,明朝的中央又分為南京和北京兩個部分,兩者都是直隸州。

從永樂年間開始,北京的中央軍器製造中心成為全國軍器製造的中心。

後來邊軍火器才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比如戚繼光在薊鎮就新置虎蹲砲、火箭盤槍、碗口砲、石砲、炸砲、鳥嘴銃、夾鈀銃、火箭、飛槍、飛刀、飛箭。

比如遼東戰爭開始後,武器使用、火藥使用增多,雖然邊方也開局製造,工部更是抓住機會擴大生產規模,天啟大爆炸無疑是操作失敗的反映。

工部不負責戰場實際作戰,其製造的武器質量整體比較低劣,而且在操作上對士兵未必方便,價格還高,當時總兵王樸就說同樣的盔甲兵部製造需要十一兩,邊鎮隻需要三點七兩。

袁崇煥就抱怨過工部製造武器不合規,質量差。

曹鼎蛟直接帶著崇禎皇帝來到了工廠內,工人們正在忙碌的組裝火炮,火銃,盔甲,兵刃,弓弩,在這個時代冷兵器還沒有徹底的退出戰場,相反冷兵器承擔很大一部分戰場上的任務。

火銃火炮要是碰到陰雨天氣受潮了的話當真是不好用,畢竟這個時代的技術還到不了那個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