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天皇歸位 琴聲表心意!(2 / 3)

“悄然歸隱,本是最好不過的生存之道。”

“爾偏要多惹事端,那亡於劫數中,便是你的命。”

利劍鋒芒動,那大羅修為的大妖,瞬時一分為二。

不僅是形體,更是靈魂,真靈,從內到外,皆是一分為二。

“莫要以為吾瞧不出,這大羅修為,是怎麼練出來的。”

“雖非部落族人,終究是同根族人。”

“這筆賬,也到了該清算的時刻了。”

眸中閃爍冷芒,張道陵閃身歸了伏羲部落。

“師父!”

已然是滄桑之年,不僅存了須發,更有花白之色的伏羲,恭然大禮。

便是過了這麼多年,伏羲從未忘記過本心二字。

“記得先前我跟你說過,部落族人無能踏足部族安穩之所,麵對天地。”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底蘊加深,如今倒是族人們,踏出部落之外的絕好機會。”

“該完成的積累,都已經完成,不至於出現大的差錯吧?”

張道陵問道。

這些歲月以來,伏羲部落安穩發展,修養生息。

未曾有大的動靜兒,卻並非什麼都不做。

充足的食物,再加上十二形意練法。

如今的部落族人,各個健壯,言說降龍伏虎有些誇張。

狩獵猛獸,已然不算難事。

不僅成年兒郎健壯,就連那些剛剛出生的孩童,亦是健康。

為何不讓部落族人外出征戰,得更多安居之所。

時機不允許,實力不允許,的確是因素。

至為關鍵的因素還在於四個字,修改基因。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相對優質的基因,已然與人族完全相容。

別的不提,僅是一個孩童出生後的生存率,便很能說明問題。

更不要說,還有資質方麵的改良。

有此所得,莫說是安穩一段時間。

就是再長一些,也沒什麼大礙。

伏羲先是喜悅,到後來,頗為失落,一聲悠長歎息。

“您要是早說幾年,徒兒的身軀尚在壯年,還有征戰之能。”

“如今隻能眼睜睜瞧著族內兒郎們,外出撒歡了。”

時間無情洗禮下,伏羲不可避免,進入了氣血衰敗期。

雖不至於苟延殘喘,也終究非往昔那般精壯。

為首領多年,瞧著部族蓬勃發展,越發興旺。

由衷喜悅的同時,亦有深然遺憾。

人族也好,僅是伏羲部落也罷。

總不可能長久偏安一隅,必然要走出去。

卻是不知在有生之年,還能否看到這樣的畫麵。

此為伏羲心中深然遺憾,如今的話,真的是什麼遺憾都沒有了。

真要非說有的話,與張道陵倒是存在一些關係。

師徒關係,如同父子一般。

養老送終,理所應當。

看看自己,再看看師父。

還是做師父的,給徒弟送終吧。

“如今倒是能與你透露幾分玄機。”

“這些年來,師父教你治理部族,從未傳授你任何玄機妙法。”

“非是為師狠心,實在是你有自己的道要走。”

“部落積累底蘊如此歲月,亦是在積累氣運。”

“如今的人族氣運,有三分。”

“一在聖人,二在東海之濱,人族祖地。”

“其三,便在伏羲部落。”

“氣運雖說縹緲虛無,卻是最為玄妙。”

“有此氣運庇護,部落壯士出擊,必然無差錯可言。”

有師父此言,伏羲內心自是大定。

命令部落銳士出擊,所至之處,必然是所向披靡。

由東到西,不過數十載光陰,便將地域範圍,擴張了將近二十倍。

於此同時帶來的,還有人族數量的飛速發展。

經過這麼多年的積累,以及改良基因。

已然完全適應了洪荒環境,不會有隨便一點疾病,便有大批族人消亡的事情發生。

以此為支撐的前提下,完全可以這麼說。

隻要有土地,便有人族。

有多少土地,便有多少人族。

除了部族原本發展,亦是收容了許多尚在洪荒苟延殘喘的人族。

多股力量聚合,端的不可小視。

瞧著人族如今的發展,以及未來的無限前進。

生命快要走到盡頭,極度虛弱的伏羲,流露出了至為真誠的笑意。

瞧著長大,又是瞧著逐漸衰老,接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