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神農的出師之禮!(2 / 3)

“無論如何,為師都會成全這一段師徒之意。”

玄都之意,明確告訴神農。

若再有心往前走,為師陪伴。

無論何等變化結局,師徒都當一起麵對。

神農遲疑而猶豫。

己身不足惜,然人族若還是得不到救治,受病害傷損。

一番經曆,意義又在哪裏。

“罷了!”

“吾未曾行到盡頭的路,便讓後輩來走吧。”

神農隨著玄都回轉陳留。

與眾長老與族人見一麵後,立刻進入閉關狀態。

師徒聯合,要將一路所行之感悟,消化整理。

而玄都亦要傳授神農,太清門下,除太清仙法外的頂要秘術。

煉丹之法。

唯有將那些草藥煉製成丹藥,方才能將藥性發揮到最大。

此對人族而言,意義也是相當重大的。

藥性完全發揮,一顆便可安然無恙。

藥性若未能完全發揮,要想安然,可能需要兩顆,三顆,甚至更多。

若以此為前提的話,藥草使用數量,必然翻倍增長。

以人族目前之能,想要在洪荒摘草藥,無疑是相當困難的。

嚐百草,為的是救援性命。

若為了救一條命,而搭上更多條性命。

自是適得其反,得不償失。

煉丹之術,為太清門下,除了太清仙法外,最為重要的傳承。

自有玄妙,自有不俗。

神農悟性本就不差,經曆嚐百草之後,對於草藥的了解,更是不俗。

有切實體會,學習與感悟,實可言一日千裏。

待煉丹法傳授完畢,神農周身氣息縹緲,已然不在大羅之下。

“至此,為師教導你的任務,便都完成了。”

“雖談不上此刻離別,你我終究有離別日。”

“想要點兒什麼,為師送你一件禮物。”

縱然曆經滄桑,生死,該看得都已經看開了。

麵對離別,依舊一絲傷感。

“莫要如此女兒態!”

“以你如今的修為,生死已然不是難事。”

“穿梭天地間,亦不算是難事。”

“真要想念的話,來看望師父就是。”

“送你禮物,意不在離別。”

“更為準確的說,是出師的證明!”

神農低頭沉吟,此物既要有象征意義,還需存實際作用。

思量一番後,神農有了決定。

“師父可否送徒兒一尊煉丹,煉藥的爐鼎。”

玄都眼眸微微發亮,怎的未曾想到這一層。

的確是既有象征意義,又存實際作用。

不過玄都倒是有些為難了。

玄都知曉神農此番提議,不僅是為了師徒情義,更為了人族實際作用。

如此一來,丹鼎的品級,便是關鍵,絕不能太低。

若是有能耐,玄都自然想將最好的,送給徒兒,送給人族。

什麼是最好的。

無論是品相,等級,亦或者威名。

爐鼎當中,有哪一尊能比得過乾坤鼎。

可那是什麼存在。

先天所生,昔日乾坤老祖伴生之寶。

別說是玄都,便是身為師父的太清,也無緣得此寶。

要不然,擺在八景宮的煉丹爐,怎會是八卦爐。

誠然八卦爐更適合太清,然終究不及乾坤鼎。

話又說回來,就是有能耐,也不可將乾坤鼎交給人族。

匹夫無罪,人族怎有能力,抵擋四起之貪婪心。

搞不好,人族會因乾坤鼎,蒙受滅頂之災。

思來想去,還是沒有一座適合賜給神農。

出師之禮,怎可能這般黑白不提。

既然如今的洪荒沒有合適的,那就按照需求,練一尊合適的。

洪荒諸多寶物,源自先天的,也就是那麼幾件而已。

剩下的,哪一件不是經玄妙手段煉製的。

要說煉器,遍及洪荒,除了祖師那一輩的,當首推原始師叔。

玄都卻實在不想與闡教,或者截教,有任何除了師門關係外的牽扯。

連自己老師都感覺為難,遠離昆侖山,於八景宮開辟道場。

自己摻和進去,純粹是活得不耐煩了。

“人教獨一,玄門首徒,竟然為一座丹爐發愁。”

一道聲音,悄然悠揚起。

玄都也好,神農也罷,轉身行大禮。

“起來吧!”

“可不是看你們在這兒行禮的。”

言出法隨,無能抵抗,隻能愧而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