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族強盛時刻,哪裏有他們說話的份兒。
當真是活得不耐煩了嗎?
“好得很!”
“既是執意如此,爾等便與人族一同覆滅吧。”
連有聖人與諸位大能為背景的人族,都可以不在乎了。
難不成還非得在乎一個已然戰敗的巫族。
一個打兩個,固然有些腹背受敵。
卻也莫要忘了,他們這可是多族聯軍,就不信人族與巫族還能翻了天。
雖沒有交流,卻也存在默契。
一個出南疆,一個出人族現存之地。
攻擊以及前進的方向,堪稱對立。
戰場的態勢,完全可以這麼說。
是蚩尤所率領的巫族以及巫人,與軒轅率領的人族,形成了默契,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包圍圈。
將這些有動作的洪荒族群,全都給包裹了進去。
一場大戰,曆經二十載。
除了蚩尤與黃帝各自率領的族人外。
其餘參與此戰的洪荒生靈,盡都敗退。
此一戰,動靜兒雖然不及劫數下的二族大戰,三族相爭。
影響卻是更為廣大,意義更為深遠。
此戰之後,洪荒局勢,已然漸漸明朗。
那些敗退者,盡都縮在了北方。
能不能再次恢複實力,就看機緣與時光的變化了。
如今的局勢,再明朗不過。
是巫族延續輝煌,還是人族逆襲登頂。
雖存懸念,也是一目了然。
打一場,便可以出結果。
可一戰,卻不是那麼容易起的。
至少在短時間內,軒轅也好,蚩尤也罷,無心再起爭端。
雖然將洪荒萬族聯軍打了個落花流水,自身也付出了相當慘重的代價。
若是不修養生息,恢複實力,貿然一戰的下場,很有可能是同歸於盡。
曆經多少苦難,方才有了這般局麵。
要是最終弄得兩敗俱傷,同歸於盡,可是太過得不償失。
無任何交流,亦是默契。
在沒有相對把握之前,斷然不可能出手。
“皇兄悟八卦而明玄機,此一戰,皇兄何等看法?”
伏羲與神農安坐火雲洞,瞧著這座往昔屬於自家的洞府,神農除了幾分感慨,倒也無其他想法。
往事已然成追憶,何必再惦念。
如今身在洪荒的,僅是人族神農。
“皇弟內心可是不安?”
伏羲瞧了神農一眼道。
“倒也談不上不安。”
“隻不過那蚩尤,到底幾分來曆不俗。”
神農的確存著幾分憂心。
憂心之處,不在軒轅與蚩尤之間,而在巫族。
瘦死的駱駝,再怎麼著也比馬大。
目前來看,巫族的確沒有出手之意。
然誰敢肯定將來的局勢,會是如何變化。
萬一巫族出手,這事兒自是相當的複雜棘手了。
“倒也無礙!”
“這是屬於他們兩個之間的爭端,而非兩個族群之間的爭端。”
伏羲一言給此事定了性。
軒轅固然是天定人皇。
然若是終究不敵蚩尤。
蚩尤未嚐不可做人皇。
人皇,隻能是人皇。
縱然蚩尤如今勢大,真正的純血巫族,也就連同他在內,八十二而已。
剩下歸附於蚩尤的,莫不是巫人,或者幹脆的純血人族。
神農了然,亦是心安。
人族興,乃是定數。
征伐也好,磨難也好。
終究是考驗。
隻要不出現大的變數,便是聖人也無法改變此結果。
而且從一定程度上而言,人族興起,本就是聖人在背後推動。
因唯有人族興起,方才是最為貼合聖人利益的。
首先來說女媧為人族締造者,人族興起,對其自然意義深遠,影響極深。
太清根基在人教,而人教的根基,則在人族。
人族興起,於太清而言,自是好事兒。
闡教雖不似人教般,以人族為根基。
然就以原始性情而言,厭煩被毛戴角之輩,尤其那些血煞纏身的。
根基發展,少不得還得人族延續。
截教雖有更多選擇,然通天豈是那看不清局勢的。
況且現如今來說,三清雖說分家,終究沒有徹底翻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