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因緣平劫黃河陣!(1 / 3)

一道清氣,自北境起,入了首陽山八景宮。

“徒兒不辱使命,拜見師父!”

清氣靈光化身玄都,恭然拜在太清麵前。

“嗯!”

“經曆一番,倒是穩重不少。”

聖人眼眸開合,掃了弟子一眼,頗為滿意點頭。

“且安然片刻,在此隨為師,看劫起劫落。”

玄都領命。

忙碌十五載歲月,縱然是準聖修行,也該歇息一二了。

北境之戰,曆十五歲月。

表麵上,僅是聞仲率軍,平定北海袁福通叛亂。

實際上,內在的牽扯糾纏,諸多重重,極是複雜。

一來聞仲鎮壓北境,無力再顧朝堂。

為劫數所影響,無限釋放惡之本性的帝辛,自是肆意發揮。

二來十五載戰亂之爭,極大的消耗了大商的底蘊元氣。

一場大戰,損耗的不僅是單純錢幣,還有物資,人員,諸多種種。

再加上帝辛自身的各種作妖,驕奢淫逸,更是極大的損耗大商的元氣底蘊。

有商容,比幹在朝,憑老成持國之穩重,沒準兒還能運轉,支撐。

帝辛自己廢棄了如此支撐,再一次加速消耗商王朝,積累數百年的渾厚底蘊。

如今的大商,外強中幹,已然是極度貧乏。

便是無諸侯之亂,這般折騰下去,也是支撐不了多久。

這僅是表麵看起來,北海之戰所代表的兩層含義。

而在更極深處,以玄都,黃龍兩尊準聖為首,人教八仙,道教四友。

以及諸多源自古時便閉關隱世的諸多人族先賢,大能為輔。

與北地諸多族群,大能,多有交鋒,延綿不絕。

無論蘊含多少因素與算計。

此一戰,著實可言是繼軒轅之後,人族再一次與洪荒諸多古族大戰。

雖耗時極多,所得實際,終究算是值得。

此一場曆經十五載歲月的北地之戰,說來也是出自聖人的認同與默契。

劫數將起,將以何等形式落幕,說實在的,便是聖人都無把握可言。

在此情況下,遺留於北地的諸多種族,便是隱患。

劫數之中,衰弱之時,便是這些種族的最佳出手時機。

既是這般,便搶先出手。

哪怕做不到盡數誅滅,也得打殘。

再多的念頭,無力付出行動,終究是虛無。

默契之下,最是出色的雙準聖為首,諸多大能為輔,總算將一切的隱患,扼殺在了搖籃中。

接下來,便是靜待劫數起。

十五載北地之戰,極大的消耗了大商數百年積累的底蘊。

聞仲再有曠世之才,撐天之誌,終究要麵對無米之炊的現實。

無奈之下,聞仲唯有求教師門故友。

請他們出山,相助一臂之力。

截教教義,有教無類,故有萬仙相聚。

號稱萬仙,實際數量,還是有所超越的。

截教所求,雖說是截取一線天機,終究所求超脫。

仙之所成,終究講一個緣分。

便是截取天機,也須有根基才是。

截教內諸多門徒,有緣成仙道者自有。

無緣成仙道者,亦有多數。

縱觀封神之戰,闡截之爭,縱然早有因果在先,也是有規律可言的。

闡教出手,向來是齊心協力,一擁而上。

截教出手,則是單打獨鬥,以一對多。

再是出色,也無法常恒持久。

都是聖人,通天又豈能感應不到。

隻不過在他看來,既是應了劫數,便是無緣仙道。

相對於終究難逃輪回之苦,不若上榜封神。

了解內情後,相對於仙道不成,曆經輪回之苦。

上榜成神,當真是個不錯的選擇。

況且先前有言明,此劫之爭,主體還在人族。

隻要確保截教整體大盤不出問題,便不必計較太多。

卻是未曾想,隨著劫氣翻滾愈發厲害,越來越多的生靈,卷入其中,局麵愈發無法收拾。

就以原始而論,雖說與通天大道相悖,更看不慣截教。

本身的確未曾有過毀滅截教的想法。

雖說與通天之道相悖,原始卻也懂得,存在既是合理。

截教既存,便在天數之內。

毀滅,著實算不上極為高明,穩妥的行事之法。

後來一切種種,不過是劫數之下,預料之外,難以收拾罷了。

闡截之爭,封神之戰,難以收拾的轉折點,其實就在趙公明亡,三霄怒擺九曲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