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臨之前,李旭還疑惑,怎麼和另外一個世界的‘自己’融合。
現在他明白了。
另外一個世界的自己本質上和自己一樣,但也有屬於這個世界的思想,隻要完成了‘他’的願望,就能完成融合,到時候可以選擇回歸。
這個世界‘李旭’的願望是打贏這場戰爭,打敗倭國。
實話,這個願望幾乎不可能實現。
李旭雖然生活在第三次世界大戰後的探索曆時代,但在地下據點生活的十多年,接觸了很多知識,其中就包括地球戰爭史。
甲午戰爭,是決定清國、倭國兩國命運的一場戰爭。
倭國厲兵秣馬十多年,勒緊褲腰帶,就為了戰勝清國。這一戰如果勝了,倭國就能在世界上真正站穩腳跟,如果敗了,則一敗塗地。對倭國而言,這是一場賭全國國運的戰爭。
而清國通過洋務運動,回光返照,建立了亞洲第一水師,北洋水師。
但政治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係明爭暗鬥、爾虞我詐,為戰爭的失敗埋下伏筆,更何況朝廷中主和派、主戰派並不一心。
實際統治者慈禧,竟然擔心戰爭破壞她的壽宴。更是占用了北洋水師的銀子,使得北洋水師的戰艦十年得不到維修,彈藥不足,且盡是過期彈藥,餉銀不足,官兵怨聲載道。
這一切,都注定了戰爭的結果。
甲午戰爭失敗標誌著清國曆時三十餘年的洋務運動的失敗,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為烏有,打破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對民族複興的追求。
倭國得到巨額賠款和台島等戰略要地,不僅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而且便利了倭國對遠東地區的進一步侵略擴張,使倭國一躍成為亞洲唯一的新興資本主義強國。
李旭還記得,就在黃海海戰中,致遠艦沉沒,管帶鄧世昌和全艦官兵50餘人一同壯烈殉國。
如果李旭沒有降臨,今就是這個世界的‘他’的死期。
但,就算降臨了,如果李旭在這個世界死了,那他就真的死了。
“必死無疑的局麵嗎?”
李旭微微眯起眼睛,思考現在的形勢。
表麵上清國、倭國海軍實力相仿,黃海海戰中,北洋水師計軍艦10艘,附屬艦8艘,火炮195門,魚雷發射管556個,總排水量100噸,總兵力16人,平均航速10節。
倭國主力軍艦1艘,火炮68門,魚雷發射管568個,總排水量40840噸,總兵力916人,平均航速145節
但倭國第一遊擊隊平均航速達194節。另據英格蘭海軍年鑒統計,當時速射炮的發射速度是原後裝炮的六倍,由此計算,倭國艦隊的火力實際上相當於北洋艦隊的三倍。
再加上北洋艦隊彈藥不足,過期損壞,形勢非常艱巨。
轟!
一聲巨響,致遠艦船身猛地搖晃起來,船身傾斜,緊接著有驚呼聲傳來,“走水了,走水了!”
原來,激戰之中定遠艦中彈艦腹起火,致遠艦為了保護旗艦在旗艦前方迎敵,造成被日艦圍攻。定遠艦得以順利滅火,而致遠艦受到重創。
沒過多久,傳令兵下倉傳達管帶鄧世昌命令:“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此艦,足以奪其氣而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