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藥是古代人無意中發現,由硫磺、硝石與炭混合,形成火藥。
這種火藥就是聞名古代的黑火藥。
黑火藥雖然威力也很大,但是燃燒後殘留物多,且會發生大量煙霧,並不適合用作現代步槍機槍的子彈。
隻有後來,發明了無煙火藥,才極大促進了槍支發展。
這裏條件簡陋,李旭製作不出來無煙火藥,隻能根據地下室中的黑火藥製作炮彈。
古代最早的炮彈不會爆炸,追求的是快速填裝,後來逐漸發展成圓形,就是因為圓形的隻要對準後塞進去就好,其他形狀的得找正反方向,炮彈上有個撚,在炮膛點燃火藥後引燃炮彈的撚,然後炮彈出膛後一定時間(撚燒完了)就會爆炸。
高級的炮彈,礙於條件,李旭做不出來,但是最基本的炮彈,李旭手到擒來。
用燒好的鐵錠,再次燒紅,用鐵錘一點點的打造鐵皮。
此後三,李旭不停的打造炮彈,一共裝了15枚炮彈,每一枚炮彈都能夠覆蓋十米範圍,以李旭的基因能力,可以做到兩千米範圍內精確打擊。
“好了。”
李旭鬆了一口氣,來到這個世界十,終於有了自保之力。
十來,陸續有難民路過,其中有人留下來,到現在為止,一共有60人了。
李旭把他們打亂,散入到4個工作組中。
在外尋找食物的兩個工作組,把附近的池塘都尋遍,所有魚蝦類,掃蕩一空,接下來,他們就要吃樹皮草葉。
“少爺,在繼續吃草,大家都沒有力氣幹活了,不如割些稻米,雖然還沒成熟,但也能抵餓。”李大山建議。
李旭沉吟,“再等等,我們已經安穩十,該有賊寇出現,等打退了他們,還找不到糧食,就吃稻米。”
“最近煉鐵情況怎麼樣?”
“已經煉出了五百多斤鐵錠,鐵礦石已經用完,需要開采新的,但是我們人手不夠。”李大山道。
“先停止煉鐵,我要造一批槍管。”李旭道。
火炮威力雖大,但畢竟操作不便,火槍才是主流。
畢竟,以後李旭麵對的主要敵人是清軍,清軍擅騎射。
想要騎射,現在隻有兩種辦法,第一種就是訓練一隻騎兵,以機動對機動,第二中就是大量使用遠程武器。弓箭手算是一種,但是培養一個弓箭手需要四五年的周期,第二就是火槍,火槍兵的訓練周期短,一個月就能成兵。曆史上常遇春打敗蒙古兵的戰法就是先用火槍大陣拒敵,待敵受挫後,再用騎兵衝。
騎兵?李旭現在手上一匹馬都沒有,就算搞到了成不了氣候也沒用。
明朝的火槍並不厲害,射程沒弓箭遠,而且質量不一,炸膛是家常便飯,主要是他們槍管質量不過關。
現在這個時代做火槍上的最大技術壁壘就是槍管,槍管的質量要求和炮管差不多,甚至要求更嚴,畢竟每支槍發射的子彈比火炮發射炮彈的數量多多了。
至於子彈,就不能像炮彈一樣一個一個的製作了。
所以,李旭決定暫時用隧發裝置。
依據基因能力,李旭找到三種鋼管製造法。
第一種:先打造一個銅棍,然後在鍛壓出一層薄熟鐵板,然後將熟鐵板加熱卷到銅棍上成為包裹銅棍的熟鐵棍,最後將熟鐵棍加熱到100°到100°,這時銅就可以溶化,剩下的就是熟鐵管,然後趁著鐵管還熱就將它放進焦炭爐火爐中進行滲碳處理接著就是淬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