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呂氏煉鋼法(1 / 2)

隨著人民會工業發展,一個鋼鐵廠已經滿足不了領地對鋼鐵的需求。

於是,李旭又建立了第二個鋼鐵廠。

李旭重新任命了兩個鋼鐵廠廠長,原雁紅山鋼鐵廠,改名為淮安第一鋼鐵廠,廠長是原來的廠長張師傅,新成立的鋼鐵廠為淮安第二鋼鐵廠,廠長為一個水平出眾的老鐵匠呂師傅。

原本隻有一個鋼鐵廠時,鋼鐵廠的效率,幹勁,李旭本以為很好了,但第二鋼鐵廠成立之後,李旭發現自己錯了。

第一鋼鐵廠的潛力遠遠沒有挖掘出來。

第二鋼鐵廠無論是從廠長還是工人,和第一鋼鐵廠暗暗較勁,希望壓第一鋼鐵廠一頭,獲得李旭的青睞。

第一鋼鐵廠受到刺激,爆發出比之前幾倍的幹勁。

不僅如此,第一鋼鐵廠運行幾個月後,有工人遲到早退,居功自傲,倚老賣老,偷奸耍滑,這一下,沒有人再敢這樣,他們的潛力得到極大的挖掘。

呂快是第二鋼鐵廠呂師傅的兒子,為了幫助自己的父親壓第一鋼鐵廠的張師傅,呂快埋頭苦學李旭編製的物理化學知識。

在經過初中化學科考試畢業後,更是拉著班級的一些同學到父親的鋼廠工作,由於李旭製定的規則嚴格以及呂師傅的家教好,呂快沒有得到特殊照顧,一直參加基礎工作,在工作時呂快發現鐵廠的生鐵產量高但是剛的產量太低,傳統的灌剛,耗費了大量水輪機和蒸汽機。

呂快記得在化學書中明生鐵隻是比剛的含碳量高,呂快就對自己鋼廠的一大堆生鐵產生了怨念,好好的一鍋剛混進了一部分碳,質量和價格就大大降低了,需要用熟鐵中和,而熟鐵需要反複鍛打脫碳。

是否有一種方法可以快脫碳?呂快和他的同學開始研究起來。呂師傅知道兒子準備鼓搗實驗,采取了讚成的態度。

畢竟,呂師傅和第一鋼鐵廠的張師傅是老熟人了,他可不甘心輸給老熟人。

呂快和其團隊最後想起的方案是做一個大型立柱式坩堝,直接傾倒高爐鐵水,從坩堝底部開幾個口用蒸汽機和水輪機帶動的鼓風機鼓入熱空氣,同時用機械帶動的鐵棒不停的攪拌鐵液,在其冷卻前讓空氣中的氧氣和鐵液充分接觸與碳反應脫碳。

呂師傅在一旁看了半,指出了這個方案的缺點,在攪拌時一定要時刻注意溫度,否則容易出現生鐵液在坩堝內凝固傾倒不出的問題。

很快實驗開始了,這是公元1641年冬至,曆史該記住這個日子。

當一爐鐵液到進特製的坩堝中,鼓風機和熟鐵敷陶瓷攪拌棒開始攪拌。與大家設想鐵液溫度下降的不同的是,在熱空氣通入後發生了劇烈的反應,鐵水的溫度不降反增,像沸騰似得,不停的濺射鐵液。

兩個人猝不及防被飛出的鐵水滴濺到,幸虧穿著特製防護服,要不然就是不是輕傷這麼簡單了。

呂師傅大聲喊道“退開,統統退開,鼓風機不要停。攪拌棒給我提上來,在不提上來就要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