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憧憬(1 / 3)

“恐龍的滅絕是被環境淘汰,人類如果會滅絕將是自我淘汰!”

這是向男寫在微博上的一條博文。

他的微博其實沒什麼人關注,關注人數總共也不過6個,都是些僵屍關注者。向男認為粉絲是舶來品且詞不達意,所以不喜歡用這個詞,喜歡用影迷歌迷關注者這一類中國傳統且意思正確的詞。可是他就是喜歡在微博上發發感想,多數感想是關於時事新聞的。

1996年出生的他,可以是出生在一個信息時代,而互聯網是這個時代最大的信息載體。人類進入電氣時代後再回到煤油燈的時代會難以適應,當人類進入互聯網時代後如果沒了互聯網尤其是沒了手機人類將難以生活。現在手機已經成了人們的“外置器官”,可以上網是這個器官的必需的基本功能。我們不得不感歎人類改變世界的能力和智慧。

向男在大一的時候注冊了微博,他關注的博主並不多三十一個,用他自己的話叫“少而精”。主要有新聞類博主,比如:人民日報,新華網,央視新聞,聯合國,聯合國難民署等;有一些比較權威的科技類雜誌;還有個別比較有影響力的企業家或最喜歡的感動中國人物。他認為:如果關注的太多信息量就太大,浪費精力;如果關注的都是些權威機構或一些有聲望的人士,可以盡可能的避免網絡謠言誤導——網絡時代給謠言插上了一雙隱形的翅膀。

他其實對網絡還是保持著一種戒備的。

以前沒有互聯網的時候,信息閉塞,人們的內心沒有表達的媒介,所以人們隻能了解到周圍人的想法而感覺不到世界輿論的可怕。現在互聯網這麼發達,所以人們可以在網上盡情的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影迷或歌迷甚至某種手機品牌迷等各種迷之間的罵戰就顯現出來了,各種攻訐以及各種網絡謠言及網絡輿論現象會給人一種世界怎麼變成了這個樣子。其實世界沒變,隻是互聯網讓所有人認清了這個世界。

向男從大學接觸互聯網後不久就認識到:對於網絡既不能做絕對的保守派,也不能做絕對的激進派,網絡是好東西但是也會產生雙刃劍的效果。所以他對網絡的態度是不可不接觸,又不可絕對的依賴。

微博於他而言,一是發微博可以記錄心情,二是可以轉發一些值得收藏的故事新聞,三是省去了紙和筆的麻煩。他並不在乎有多少關注量,在他看來沒有一個才好呢,這樣微博就相當於是免費的“雲記事本”了。他四年來發的所有微博(包括自己寫的和轉發的)才二百多條,他認為太多太濫就失去了記事本的作用了。

最近他剛辦完畢業手續正在校園裏溜達著,準備這幾就離校了。突然聽到手機“叮叮”響了一下,看了一眼,發現是一則微博新聞消息推送,標題是《霍霍特又退群了》,懷著好奇且有些隱憂的複雜心情趕忙點進去看詳情。

消息報道:美國霍霍特政府在接連退群後又宣布退出了“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美國正在一步步走向世界的對立麵……

報道的結尾是:未來的美國將何去何從,未來的世界又將何去何從。

這也是向男最擔心的。

加上美國剛發起的對中國的貿易戰,向男終於忍不住內心的憤怒在自己的微博上寫下了開頭那一句簡短而意味深長的話。

若不是向男有不髒話的原則,肯定對霍霍特和霍霍特領導下的美國罵娘了,可是他還是罵了一句:真是“流氓”做慣了,不知道“下流”是什麼意思了。

“知道霍霍特是美國曆史上少有的奇葩總統,本來在他剛當選時還懷著幾分幸災樂禍的心態——這下美國可要被霍霍特帶到溝裏了。誰想到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超級大國先後退出‘巴黎氣候變化協定’和‘伊朗核協議’不,現在又退出了‘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這簡直是在開曆史的倒車。知道美國在國際上不負責任,可是沒想到美國在霍霍特的帶領下還理直氣壯的耍起了流氓”。向男看著手機邊走邊自言自語,為了不讓別人誤解自己有什麼精神問題,已經極力克製了憤怒且壓低了聲音。霍霍特一係列的退群舉動讓向男感覺霍霍特的上台並不是隻會影響美國國內,還影響到了世界,重些是給人類本來就脆弱的安全帶來了潛在的威脅。

“叮叮”手機微信又來了一條信息,是舍友發來的:“趕緊來宿舍,出大事了!”

向男看到信息後顧不上問什麼事就急匆匆地向宿舍跑去,慌慌張張地推開宿舍門以後,看到幾個舍友圍在兩張折疊電腦桌臨時組合的餐桌旁。

“出什麼事了?出什麼事了……”

“呶!”一個舍友撅了撅嘴用下巴指了指電腦桌,“找你來吃大餐啊,馬上要分離了還不好好聚聚。”

電腦桌上擺滿了叫的外賣,有酒有肉。

“就為這個啊,騙我出大事了。嚇死人不償命是吧!”向男著坐了下來,先往嘴裏塞了一塊肉。

“我們四年大學的最後一頓飯還不是大事嗎?你喝啤的還是白的?”

“啤的。”向男著接過舍友遞過來的一瓶啤酒,拿起桌上的起子“滋”一下啤酒蓋應聲而落,啤酒瓶裏瞬間起了深深的一層白沫。

平時他們也會聚餐,不過多數是在餐廳裏。這次選擇在宿舍,主要還是因為這是大學的最後一次聚餐了,在宿舍吃比在餐廳裏吃更具有氛圍及回憶感。大學四年長不長,可是短也不短。平時打打鬧鬧,一起上課,一起打遊戲,沒人想過這一刻,總以為是一輩子的兄弟會永不分離。可是真到了這一刻總感覺時間不是一點點流淌到腳下的,而是倏忽地從而降降到麵前的,打的人一個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