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國除首都金石城,還有其他幾十個山城,疆域不算特別廣,卻也是基礎穩固,屹立數百年。
這些個小山城,各有自己的聚落,一些零星的林地,耕地遍布這些小城。西方邊境還有一片石礫,沙丘混合的沙漠,地處幹燥,居民不多。
金石國人口比草原上的牧民多上萬倍,金石城跟草原隔著北麓,掌握極佳的貿易樞紐位置,各國往西的貿易多半會途經金石城。
長久以來與金石國比鄰的草原部族,民風剽悍,一直被金石國視為通商阻礙,時有盜匪劫持財物,綁架商隊的滋擾,尤其是草原上鬧饑荒時。
實力不強的商隊常常必須繞道而行。
新任的國王這幾年治理有方,正儲糧備戰一舉拿下草原。
盡管新王治績不差,卻不得百姓愛戴,原因不出這個國王似乎是憑空冒出的。以前的國王常會尋訪民間,關心百姓生活,可這個新王卻鮮少有人見過。
在萬俟奎薨後,萬俟王室陷入紊亂,第一順位能接任的人選是萬俟奎的叔父萬俟桓。
萬俟桓也就是小駱的父親。
可惜他體弱多病,長年因咳疾臥床,以藥石吊命,大家都知道他去日無多,朝廷官員心裏更不曾真正把萬俟桓當作儲君人選。
萬俟駱當時隻有十歲左右,父親早逝。眼看權臣外戚蠢蠢欲動,萬俟駱的母親決定把他送往沙漠娘家暫時避禍。不料途中小駱貪看偶戲,可能被當地歹人拐帶,發賣為奴,輾轉成了彤雉的練武對手。
孰料就在小駱失蹤的同時,一個自稱萬俟王室遠親的親王,自稱從最富庶的山城鐸城而來。說自己是萬俟奎民間庶出之子,自他出現在金石城後,朝中爭議不斷,沒有一個官員相信這個天上忽然掉下來了民間庶子,這人也無憑據,隻一口咬定自己就是萬俟子孫。
不出幾天後,怪事發生了,朝中所有官員不知怎麼被說服,人人簇擁著新王萬俟磊登基,就這樣金石國忽然出現了一個新王「萬俟磊」。
民間對於新王的傳說不斷,有人說是萬俟奎年輕時出外狩獵遇上了山城的農婦,便有了今日的新王。
隻是農婦已有夫婿,萬俟奎不可能讓農婦入宮,便賜予一方土地耕作,起碼保她全家衣食無虞。
後來萬俟磊長大後經商有成,剛巧天賜良機,在朝中全無人脈的情況下,竟順利登上大位,讓人嘖嘖稱奇。
但也有鐸城縣民聲稱,根本就沒聽過什麼農婦的故事,當地也沒有這戶人家,萬俟磊經商的故事更是杜撰出來的。
無論民間傳說如何,朝堂官員到皇室宗親皆無人有異議。
尤其新王上任後,治安改善,盜匪減少,百工百業都比前朝要活絡,生活比以往富裕許多,除了失蹤案忽然頻繁增加,幾乎挑不出錯來。
不多久,大家早把新王來曆不明的傳說拋在腦後。至於失蹤的百姓也多是街上乞兒,窮賤之輩,非但無法引起一般人的矚目,甚至有百姓認為乞兒消失是新王的治績,因為人人安居樂業,放眼望去再無流離失所之人。
客棧的小二,正和小駱小聲地聊到新王萬俟磊的事。
「不瞞您說,公子,我們市井小民哪管上麵是誰,隻要日子好過,就算新王是陰溝裏翻上來的大老鼠,也不幹我們小老百姓的事。」
萬俟駱心想,所以,就算我再正統,身份比新王更尊貴,於百姓來說根本無關痛癢?
「但有一事我就想不明白了。」小二接著說,
「我們開茶樓酒肆的,夜間都會「施餕」,也就是將殘羹剩飯施給乞兒。這些年來,受施舍的乞兒漸漸少了,除了年紀大的還在,一些從西方逃荒來的青壯年,那是一個接一個的失蹤。那些個叫花子都互相認識,我問他們這些人都去了哪?沒人知道啊!後來連問的人都沒啦!這幾年隻剩幾個老者還來領剩飯。」小二壓低了聲音。
彤雉從樓上悄聲下樓,早在樓梯上時就已經聽得入神,不想打擾小二說故事,一臉若無其事的在小駱身旁找個位子坐下。
小駱見她一身粉紅裝束,襯著她的水潤朱唇,色似桃花,殊不知這裙裝是清霜昨夜帶給她的。上乘的緞料垂墜在彤雉凹凸有致的身形上,多了些女人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