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院內,雖是小雨綿綿,遊客稀少,但也有幾個和張揚一樣的人或打著雨傘或身穿雨衣漫步在塔院之中,欣賞著雨中的石塔以及蒼鬆。
見到張揚的無人機,很多人雖是驚訝,但也沒有上前打擾,隻是在遠處圍觀,看了一會也就各行己事去了。
塔院內的鬆樹,有新進栽植的外來戶,也有過往自行生長在這裏的本地樹,鬱鬱蔥蔥,此時正和諧相處的頂著細雨挺立在那些石塔附近,仿佛一個個守衛一般,堅守著自己的崗位。
塔院內並不是平坦一片,依山而建的塔院,那些石塔磚塔依照地形,雜亂又有序的散布在院內,大小不同,高矮不一,記載的曆史,也見證著此刻。
“這些石塔或者是磚塔是寺中曆代住持的終眠之地。
大家看那座七級磚塔,裏麵埋葬著第一代住持慈沾大師,旁邊原有兩珠蒼鬆緊繞塔身,虯曲多姿,名‘鬆抱塔’,不過60年代鬆樹就枯死了。
跟磚塔相對的那個石塔,是第二代住持善和的藏骨處,據民間故事所說他是農民起義領袖於七兵敗出家,法名善和,圓寂後藏此墓之中。”
張揚身披雨衣,兩小靜靜的跟在他的身後,漫步在塔院之中,很快順著石板路穿行而過,來到了塔院之外的寺前。
“6666看那棵樹!!”
“Nonono.,應該是看那兩棵樹!”
“這纏綿的,請原諒我孤陋寡聞了。”
“我和你纏纏綿綿翩翩飛,飛躍這紅塵永相隨,追逐你一生,愛戀我千回......”
“噗,是那首《兩隻撲棱蛾子》嗎?!!”
“這兩棵樹是嘛回事,纏纏綿綿的糾纏在一起。”
張揚此時也發現了那兩顆纏繞在一起的不同樹種,隻見它們如同那生生世世糾纏在一起的夫妻一般,狀如情人緊緊相擁,卻又各自生長互不幹擾。
這一幕讓無數人嘖嘖稱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總是讓人驚喜連連。
繼續漫步向前,順著雨中的石階,張揚向寺內走去,身旁是沐浴在雨中迎風招展的銀杏樹,幾乎是成片成片的栽植。
“我發現好像很多寺廟道觀內都種的是銀杏樹,有啥說頭嗎?”
“珍貴嘍,銀杏樹可是號稱活化石。”
張揚看著那些如同衛兵一般聳立在山頭路邊的銀杏樹,頗為感慨的說道。
“幾乎在咱們國內在各地放入宮觀廟寺中,銀杏樹都是廣泛種植的,並不稀奇。
其實這也是我國宗教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一來銀杏樹生長速度慢,是長壽、避邪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