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小孩子先撤出去(1 / 2)

“好了,鋪墊完畢,大家自然已經了解當時的環境是部落時期,那我就從妲己開始說,妲己是蘇氏部落的人,名字叫做蘇妲己,這個大家都知道。

根據《左傳》中的記載,商紂王發動大軍討伐蘇氏部落,最終這個部落因為難以阻擋商紂王的大軍,為了謀求苟活於世,獻出了部落中的食物、牲畜、馬以及蘇妲己這個絕世美女。

大家都看過影視劇,自然也知道商紂王為人荒淫無道,貪戀美色,更喜歡飲酒作樂,在得到蘇妲己之後,自然是萬般寵愛,在宮中命令樂師創作出yin當的樂曲,編排低su的舞蹈,更是加強征稅,盡收奇珍異寶於宮中,放養飛禽走獸,整日不思朝政,與酒池肉林中赤LUO遊戲,加快了這個朝代的滅亡速度。

最終因為紂王的昏庸,各個階層矛盾逐漸加深,最終周武王聯合種諸侯反抗,在牧野之戰中將其打敗,商朝因此覆滅,紂王是自焚而死的,而妲己是被周軍所殺。

他們兩個的死法在史記中有記載,紂王是逃到鹿台自焚而亡,隨後妲己自殺上吊身亡,隻不過她死後還是被周王斬首懸掛示眾,可以說死的很慘。

怎麼說呢,妲己這個人談不上好與壞,隻不過是當時她身處那種環境下,畢竟當時被送給紂王的時候,她也是個可憐人,活脫脫的一個霸道總裁奴隸女的故事。

要說商朝滅亡是妲己勾引紂王所為,那就有點開玩笑了,一個小女子又能做到什麼地步呢,我看主要原因都是商紂王自甘墮落,自己太剛愎自用,不懂以德服人導致的。”

老葛在旁邊聽的頻頻點頭,甚至還在旁邊補充著說道。

“其實吧,儒教天命說曆來講究‘成王敗寇’,於是,堯、舜、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這些古代成功人士,都被錦上添花似的‘包裝’成了完人、聖人,他們的失敗地方,比如堯舜的失位,也被美化成所謂的‘禪讓’,而夏桀、商紂王等幾位可憐而無辜的帝王,則因為是失敗者,就被‘暴虐荒淫’四字掛上了鉤。

畢竟曆史總是成功者書寫的,值得一提的是子貢曾說了一句話: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後世言惡則必稽焉。

就是說,紂王雖不好,但不至於如此之壞,所以君子千萬別失敗了,否則後世的人想舉出惡事來說理,就一定塗抹了他來充數,反正紂王和妲己這對背鍋夫妻也算是絕配了。”

老葛說起這段曆史來也是借用了一點張揚的方法,尤其是最後一句背鍋夫妻讓直播間裏的人感慨連連,並且也是興趣盎然。

“是呀,曆史總是勝利者書寫的,過去發生了什麼,我們又怎麼知道呢?還不是看那些史料記載得知的。”

“管他的,我就知道我的妲己從此正名了!”

“那你們說潘金蓮是怎麼回事?”

“666這個彎拐的大,直接一下拐到潘金蓮身上了!”

“好想知道呀!”

張揚抽空瞄了一眼直播間裏的彈幕,頓時一腦門的黑線,不過既然問到了,他覺得還是應該簡單的說一下這件事情。

“潘金蓮這個人在曆史上確實是有,而且隻活了20來歲,但曆史上的潘金蓮並不是小說中記載的那樣,順便咱們也說一下武大郎這個人,他本名武植,東山清河縣武家那村人,也就是如今的北河一帶。

武植這個人雖然出身貧寒,但是個學霸,中年就考中了進士,出任東山陽穀縣縣令,而潘金蓮是知州家的千金,住在距武家那村1.5公裏處的黃金莊。

史料中記載,武、潘二人和睦恩愛,育有四子,至於他們兩個為啥被各種‘毀容’抹黑,也是有原因的。

早年貧苦的武植曾經得到過一位王姓同窗好友的資助,武植做官之後,這位王姓同窗家境敗落,便千裏迢迢來投奔武植,希望能謀得一個職位。

然而,在武家一直住了大半年,仍不見為官清正廉明的武植提拔他,他憤怒之下便不辭而別,為發泄心中怨恨,他在回鄉的路上還四處編造、張貼武、潘二人的各種醜事,極盡汙蔑損毀之能事,這也許就是後世各種故事的雛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