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那我就一,大家都知道那個時候的讀書人大多數都通過科舉考試,有了官差才能發家致富,有些人就靠著科舉能改變生活,所以很多讀書人十年寒窗苦讀就為了進京趕考。
不過科舉製度選拔嚴格,如果沒有超高的才能,中榜也是存在一定困難的,不免有很多人沒有選拔上。
這麼一來就造就了兩種情況,如果是有錢人家的子弟,考不上還能不愁吃喝,如果是窮苦人家孩子,考不上學就得另謀出路養活自己了,當然究竟是通過什麼方式養活自己這個要視情況而定,家中有事業的,就會繼承家產,從事經商,這也算正兒八經的工作,起碼不會饑寒交迫。
當然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做教書先生,就是開一家私塾,教孩子詩書,雖然這樣收入微薄,但是也是從事學問方麵的事情,大多數讀書人還是願意這樣做的,教的出名的話還能入府專門為那些名門貴族的孩子教書,等孩子有出息了自然老師也會隨之發達。
再就是逢年過節的時候幫忙寫個對聯,粘個對聯也是文化人所為,如果在書法上麵有所造詣,也可以通過賣字畫掙錢,這裏麵就有一個大家很熟悉的人了,四大才子之一唐伯虎,他的畫在當時就非常值錢了。
不過書法和字畫這類的東西需要有人懂,在沒有知識的人眼中就是一文不值,如果讀書饒字畫得有人賞識,賣個好價錢養活自己也不成問題,再不濟的人,也有去一些店裏當賬房先生的,比如情景喜劇《武林外傳》的呂秀才就是從事這一行業的人,幫一些店算算賬,也夠自己吃喝的。
像我剛剛那個故事裏麵的那個書生隻能算是個例,大多數家境尚可的寒門書生,他們一般采取的是半工半讀,就是像現在得有些家裏條件不太好的大學生一樣一邊工作一邊讀書。
但是那個時候真正那些赤貧家庭就別想讀書了,能認幾個字都算是老開眼了,大多是睜眼瞎,尤其在印刷術出來之前,書的價格非常昂貴,抄書是主要的傳播方式,後來熱門書籍出雕版,才將價格降了下來。
起來三國魏晉之前,那就更離譜了,造紙術都沒提高,普通人根本沒機會讀書,這也是隋唐時期的世家門閥形成的根源之一,所以咱們現代社會的讀書人簡直就是太幸福了,但學習的知識種類多,而且還有各種義務教育,簡直不要太幸福,但是就是在這種社會條件下,依然還是會有一些讀不了書的人,比如那些被困於大山之中的落後村莊的孩子,所以大家還是珍惜眼下的學習機會吧。
就像我之前跟著我家老頭在外邊流浪,那個時候我不是不想去讀書,不要是老頭子那個時候年紀很大了,我隻能跟著他學些基本的文化知識,等到我不是童工了想出去打工養他的時候,結果我家老頭子就身體不行了,不過自從生活條件改善之後我可是一直在學習之中的,可以是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時間。”
‘啪啪啪’的又是一陣熱烈的掌聲響起,當然鼓掌的依然還是那個坐在張揚旁邊的老頭,何曼則是一臉不敢相信的看著自家老公,學習?貌似家裏麵隻要不直播的時候看書的都是我吧?你啥時候學習過?不過她也沒有拆穿張揚。
當然何曼不知道的是,張揚真的是在學習,隻不過他的學習方式和別人不一樣,就先不最近得到的那個快速閱讀的技能了,那可真的是所有讀書人最羨慕的能力了,當然這個能力對他來有點雞肋,或者隻能是普通級的快速閱讀隻能起到一個錦上添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