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機會任務解封(1 / 2)

星網公司若還是一家沒有上市且是獨資的公司,自然免不了受到某些財團巨鱷和權勢者的覬覦,想方設法給星網公司設置障礙,然後隨便給個名目,一口將之吞下去。

但星網公司,已經不是沒有背景的獨資公司,而是有兩家國際上最著名的風投公司入股了其旗下的兩家子公司,已經擁有了讓人不可小覷的雄厚背景。

最關鍵的是,你要吞掉別人的公司,起碼要先拿到足夠的籌碼,否則一旦引起反彈,那就是將本國有巨大潛力的網絡公司硬生生推向國外,這是資敵,一旦被高層秋後算賬,那造成這一切後果的陰謀者,不免要被推出來殺雞儆猴。

不管是當權者,還是太子黨富二代,沒有一個是真的腦殘的人,他們很清楚什麼人在什麼情況下能出手,什麼人在什麼情況下不能出手。

若是他們趁星網公司還在寶陽市發展,還不曾走出寶陽市,不曾攪動互聯網風雲,這個時候是他們吞下星網公司的最好時機。

隻不過那時候他們對星網公司的真正核心秘密一無所知,拿不到集成係統的源代碼,更不知道波導器才是關鍵,就沒辦法對吳響的星網公司構成威脅。

強行吞並,吳響完全可以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個空殼給他們,他們又能落到什麼好處?

所以,也就有類似丁石之類的互聯網巨頭,想用入股的方法,來獲得控股權,也順便將吳響這個掌舵人綁在公司裏,讓他繼續發展公司。

隻不過,這些都失敗了,也唯有軟銀和紅杉這兩大國際風投公司,才有大魄力,隻憑吳響拋出來的兩個概念,就將錢不當錢一樣,兩家共投資了4億美元,卻都隻獲得兩家子公司15%和10的股份,離控股那是差了十萬八千裏。

這也看出星網公司的潛力倍受孫淳三和邁克爾這兩位投資巨頭的認可。

身為最資深的,在全球投資了數百家互聯網公司,且都獲得豐厚回報的投資人,他們一般是不會看錯的。

這也讓星網公司的身價驟然大漲,就像是一個平民陡然成為皇親國戚,不再是任人魚肉角色。

不隻如此,當發現星網公司旗下的加盟網吧,能帶動地方經濟上揚的時候,政府部門對星網公司就越發的重視了起來。

寧齊市燕州區,隻是一個很小的縮影,隨著星觸媒立體購物平台的正式運營,現實中,許多原本不景氣的商鋪,都迎來了第二春。

一開始,有些商鋪,超市,或購物中心,都傻傻的將自己在社區地圖中的版權給授權了出去。

馬雲東就利用他的身份,在一線城市沒有花費半毛錢,就成功拿下了好幾個大型超市和購物中心的授權。

燕州區,類似許昌和發現星觸媒奧秘,原本打算關門大吉,卻重新下定決心,星觸媒平台和現實店鋪雙頭發展的人不在少數。

更有的產權人或運營商,倒是不傻,沒有被人忽悠,就傻傻的將版權免費的授權了出去,而是先拿到一筆好處費後,才會給出授權。

隻是這樣的人,固然占到了一點小便宜,但很快也會後悔。

因為星觸媒的概念,伴隨著星網公司的裝機業務不斷的對外拓展,幾乎全國網民,甚至是國外網民,也都多少有了些了解。

聰明的產權人,要嘛是將租出去的店麵收回來,也在星網社區星觸媒平台上做一個“星商”,順便在現實中也做著相同經營。要嘛是將授權分月或分年的出租出去,就像是現實中的店麵出租一樣。

還別說,像這樣月租或年租,越來越成為一種風潮,星觸媒的蓬勃發展,也帶動了現實商業的發展。

畢竟星網社區是以現實世界為地圖拓展開的虛擬世界,在社區中,社區用戶走進哪一家商鋪進行交易,對這家商鋪有了印象,就等於對現實中的同一家商鋪也有了印象。

這種不是廣告,卻勝過於廣告的立體購物方式,自然讓現實中的商鋪多了許多人氣。

而且,在星觸媒平台購物,又何嚐不是等於現實中購物?

有些社區用戶,由於早在社區中,就對那家商鋪的位置很熟悉,在星觸媒中形成交易後,幹脆現實中自己去那家店鋪拿貨。

或者是在星觸媒的商鋪中選好心儀的商品後,現實中直接過去購買。

星觸媒平台的運營,等於是讓現實中的商業模式,更多了一種更方便快捷的交易模式。

星觸媒才運營第一個月,社區地圖內相對應的現實地區,經濟都呈現很大的漲幅。

那些星網的信號還沒輻射到,但現實地圖卻已經提前被並入了社區地圖中的地區,其商業經濟也都有明顯的改善。

縱然因為星網信號源還沒覆蓋到,該地區也還沒有一家星網加盟網吧,少了想去加盟網吧體驗星網的人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