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聞道有術,不一而足(1 / 2)

“飛卿先生,老朽和廣王殿下還有要事商量,就先走一步了。”張師向李重光作揖道別。廣王殿下由於李重光對他的態度冷淡,但是離開的時候也至少做了做樣子。

像李重光這種真人境強者,還是不要隨意得罪的好,不然被一位真人惦記上,對他來也是非常頭疼的事情,搞不好還會影響到他的大計劃。

李重光點頭回禮,看著兩人越走越遠,往城門的方向走去。

“廣王?廣而取之嗎?真是個有野心的人。”李重光從很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生活在新政府統治下的國家了,雖然他對於大幽王朝以前的封建統治有過深刻的研究,但是對於這些封建王爺的心裏卻不是特別的了解。

人心永遠是最複雜的東西,你永遠也琢磨不透別人的心裏在想這些什麼。

任何人都會欺騙你,甚至有時候你自己也會欺騙你自己。這世界上許多形形色色的人在麵對別人的時候,都是戴著一副麵具。甚至是在麵對自己的時候也戴著一副麵具。

李重光忽然想起了大幽王朝曆史上一位偉的智者過的一句話:認識你自己。

雖然前者和這句話完全不在同一個境界上,但是後者卻包含了前者的一切內容。

人的心靈內部包含有關於自己靈魂的內在原則,內在原則是讓人了解自己並改善自己關於自己的靈魂的知識。而這些內在原則是與世界的本原相符合的,因此我們是在這些內在原則的指引下來認識外部世界的。怎樣獲得這些本原性的內在原則,即是認識你自己。認識自己關鍵在於反思自己。

對於這一人生的問題我們隻有對自己進行了反思,到達了對自我的認識之後才能明白,才不至於迷失於變化不斷的混亂世界之中。

李崇光一直覺得這一類人是最接近人境界的,盡管他們可能沒有一絲一毫的修為,也沒有強大的武力,但就像佛門始祖釋迦牟尼那樣,一朝頓悟,立地成佛。

雖然在曆史神話之中有那麼幾個類似這樣一朝頓悟,立地成佛的傳,但那隻是傳罷了,從來沒有人能夠證實過。

況且修行這種事情,本來就是一步一個腳印,強求不得的,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李重光始終都相信有這種可能性,隻是修行的方法不一樣罷了。

尋常的修行者是從修煉的肉身開始的,然後逐步納地靈氣,歸於自己體內,然後修煉出法力。

你從光圈不知道那些智者是如何修行的,但想必是精神力為主的,又或者是更高一境界的信仰之力,在信仰不僅僅是指別人的信仰,更是指自己的信仰。

信仰於眾生之中,信仰於地之間乎。

朝聞道,夕死可矣。

在過往上千年的曆史進程之中,在沒有修仙者的世界裏。他們通過這種特立獨行的方式,以求達到自己的修行目標。即使是沒有成功,卻也是值得任何人敬畏的。

他們修煉的是自己的內心,以求使自己的內心更加的強大。這強大不是源自於力量上的,而是源自於對世間奧秘的認知,對人類文明本源的深刻認識。

認識的不僅僅是你自己,更是這個世界。探究人與人之間的本源聯係,探究人與世界之間的本源聯係。

這種內在心靈的修行,雖然理論上能夠使人直接從一個平凡的人成為千人進強者,但從另一方麵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至少這種內在心靈的修行也是一步一個腳印慢慢走出來的一條道路。並且這種道路並不容易,甚至比現在法力的修行還要困難許多。

而且這種內在心靈的修行是更讓人絕望的。但是如果能夠沉浸在這種內在心靈的修行之中,卻也是讓人陶醉的。

如果隻是為了簡單的獲得強大的力量,那麼這種修行對於人來就是絕望的,因為在沒有達到成功的那一刻,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費的。

但如果是為了升華自己的內在心靈,升華自己的靈魂境界,那麼這種修行對於人來,就是陶醉的。他們企業的是這種內在心靈修行的過程,而不是最終的結果。而如果最後真的能夠成功獲得強大的力量,那麼這也是這種修行帶來的必然結果,是上蒼對於他們的饋贈。

還在襄陽城的時候,那時的李成功還沒有成為一個修行者,就整在研究那些先賢的著作,希望能夠從中有所收獲。

但這條路並沒有給他帶來力量上的蛻變,他依舊還是一個武林中的高手,和修行者扯不上半點關係。

不過後來他在他師尊諸葛先生留下來的東西之中找到了修行之法,從此蛻變成了一個修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