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光在北山道出發之後就一直待在幕後了,所有的遷移事宜都是北山道掌門帶著一眾長老的管理著。
直到北山道弟子們到達了海邊碼頭之後,好好鍛煉的人群,又在北山道掌門和長老們的安排之下陸續登上航船。
雖然南瞻部洲北域依舊處於上古時期的那種落後的狀態,而且由於修行文明的衰落也變得非常的弱。雖然陸地交通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造船業在相比之下也算是比較發達的了。
巨大的航船漂浮在海麵上,就像一隻隻木頭建造的巨獸,非常的龐大,僅僅是一隻航船便能夠承載數千人,而想要將整個北山道近萬人都裝下去,也就僅僅隻需要幾艘航船便足夠了。
而這幾艘航船也是李重光安排的。這幾艘航船的所有者便是康澤王朝最大的商會大康商會所建造的,平常都隻是會作為自用,用來運輸貨物。
而現在被李重光高價租來,對於大康商會來,也是一筆巨額的收入。
不過在一般情況下,大康商會是不會將自己所擁有的幾艘航船租借給外人的,這還是因為大康商會的創始人在康澤王朝的帝都見過李重光,知道李重光的真實身份,所以才會給李重光這個麵子。
北山道的那些弟子們選大部分都見過汪洋大海,但基本上都隻是站在海邊遠遠的看著而已,很少有人能夠像現在這樣站在巨大的航船之上觀看大海,跟著在巨大的航船一起乘風破浪。
麵對一望無際的汪洋大海,麵對這多輪壯闊的場景,有激起了他們心中那一股豪邁之情,而李重光也同樣如此,隻是沒有北山道那些弟子們表現的那麼明顯強烈罷了。
隻要李重光又想起了那一首詩中描寫大海的詩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經的日月,似乎是從海中升起,又降落於海中,橫貫長空的銀河似乎是頭尾都垂在海上,連整個宇宙,似乎是都在這大海的吞吐包容之中了。
這兩句詩描寫出了大海之大,也最是衝擊人內心的語句,給人以極大的震撼,和眼前北山道弟子們的情況倒是非常的應景。
“尋常時候隻是站在海邊,遠遠的望著大海,那時便覺得心中豪氣萬千,此刻站在這巨大的航船之上,與航船一同乘風破浪,更有另外一種壯闊的心緒,讓人心中振奮萬分,久久不能平靜啊!”
何長老雖然也乘船在水麵上浪跡過,但是卻不如這巨大的航船讓人更加的敬佩。
“何長老,你應該學學我。昔年我東臨於碣石之上,以觀滄海浩渺之水,即見水何澹澹,山島竦峙。今又登航船甲板,便應對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北山道大長老這個時候倒是開始賣弄他學習過的那些詩文了,不過這也恰恰表現出了他此時心中也是極其興奮的。但他的興奮卻和別人的興奮有所不同,而賣弄一下詩文,就是他心情顯著變化時著最大特征。
而李重光卻並沒有在任何一艘航船之上,他時而飛上雲端感受著風的力量,時而潛入水中,感受著海水的重力和洋流的運行情況,以感悟地大道之至理,以期能夠為自己在不久的將來渡半衰劫而積累更多的資本。
他現在實在是太渴望想要到達人境界了,然後為了到達這一境界,他已經足足等了二三十年。
當初的他可謂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將自己大號的錢曾給毀於一旦,導致他現在都還處於一個不完整的狀態。
而北山道的那些人們早就已經習慣了李重光這樣的舉動了。
他們對於李重光這樣的舉動根本就沒有任何的認知,也搞不明白你李重光這樣做究竟是為了什麼?因為他們距離李重光的這個境界實在是差了太遠了。
也隻有到達了化神境巔峰,才能夠明白感悟地之力對於一個修行者來有多麼的重要,隻有成功的感悟地之力,才能夠掌控地之力為己所用,達到更強的境界。
在大海上航行,風向每大概都是一個方向,而洋流也沒有太大的變化,速度之快基本上能夠達到日行千裏,照這樣保持下去,基本上隻需一旬的時間便可以到達南山道祖庭。
雖然北山道很多弟子們都對於大海非常的好奇,但是卻依舊是對回歸祖庭充滿了經久不滅的熱情。
一直到第十的時候,李重光遠遠地已經可以看見南山道所在的那一片山賣了,尤其是高聳入雲的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