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之戰,令“龍尊者”聲名大噪,隱有躍居武林之首,引領武林之勢。
其實“龍尊者”是一孤兒,幼之時不知父母為何人,從流落市井,乞討為生,受盡欺淩,後來機緣巧合之下,得遇不世奇緣,練就了一身登峰造極的蓋世武學,然而先的遭遇,讓他擁有憤世嫉俗,行事果斷的個性,很難將他以正邪劃分。
入世孤寂,必與常人行事有異,行走江湖總是獨來獨往,也沒有自己的勢力幫派,這一切在群雄眼中,視為異類,因此“龍尊者”在武林中顯得孤獨自傲,給人一種曲高和寡的感覺。自華山一戰之後,雖然名聲蜚聲武林,但“龍尊者”依舊還是我行我素,不曾被威名所累。
不過,這一切在氣量狹,沽名釣譽之輩看來,卻是自負高傲,氣焰囂張,若是不能將其壓製,自己在江湖上將永無出頭之日。
武林爭霸,人心險惡,有饒江湖就永遠不會平靜,“龍尊者”因起特立獨行,卻享有盛名,無端遭人嫉妒,輿論之下令其不堪忍受,性情更為偏激,對於遇見之事,不論正邪隻要德行有虧,都會出手將其斃命,也算為武林除害。
當時,歸隱在峨嵋山觀音洞的“南海神尼”司空紫瑤聽聞此種事跡,深感不安,她認為此事若是長久以往,必會引發武林浩劫,禍及無辜。頓時動了惻隱之心,出家人以慈悲為懷,若能以自己之力感化“龍尊者”也算為武林免去一場劫難,於是邀約“龍尊者”來峨嵋金頂一敘。
“龍尊者”應約而來,當他出現在峨眉山腳下時,被有心之人發現,在武林中掀起一陣軒然大波,與“南海神尼”比拚的消息傳的沸沸揚揚。
“南海神尼”是成名已久的世外高人,禪理精深,講究順應道,潛心禮佛數十年。與“龍尊者”會晤之後,以悲憫濟世感化“龍尊者”,所謂因果循環、命理定數,絕口未提他之前的所作所為,一番交流之後,“龍尊者”來時的心火盛氣,漸漸消散無形。
對於“南海神尼”深入淺出的教化之語,“龍尊者”頓時靈台清明,猶如撥雲見日,令其大為歎服。
兩人坐於峨嵋金頂之上,交談了一一夜,從俗世凡塵到地大道,從萬物起始,何來善惡;到生而為人,曆經磨難,一切既是起點也是終點,輪回之道,芸芸眾生哪有不曾過失之理,或環境遭遇,或機緣巧合,遂使眾生各異,對於善惡,要心懷大智慧,處之若然。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在金頂之上,“龍尊者”眉宇間的最後一點愁思豁然淡去,對於“南海神尼”超凡脫俗的氣度,以及精煉樸實的處事態度大為讚賞,也在無形中將自身先的戾氣消融大半。
不過對於自己引以為傲的武學造詣,頗為自得,主動提及“武道”一途。
“南海神尼”淡然一笑道:“武學之境界,猶如星空之浩渺,無窮無限,若以百年之光陰,造詣之非凡不過是滄海一粟;更何況佛門講究諸相皆空,既知虛假,應固守本心,方能不墜輪回,因此貧尼從不以武道與人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