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甄家家主(1 / 2)

冀州,易縣。

此時的袁紹與公孫瓚大戰一年有餘。先時,劉虞的從事漁陽鮮於輔、齊周、騎督尉鮮於銀等率幽州兵馬想為劉虞報仇,他們推舉閻柔為烏丸司馬。閻柔招集鮮卑、烏丸等兵馬,共得漢兵、胡兵數萬人,與公孫瓚所置漁陽太守鄒丹戰於潞河之北,大敗公孫瓚軍,斬殺鄒丹。烏桓峭王也率其部落的人及鮮卑騎兵七千餘騎,隨鮮於輔迎接劉虞之子劉和與袁紹將麴義,合兵共十萬攻打公孫瓚,大敗公孫瓚於鮑丘,斬首二萬餘。於是,代郡、廣陽、上穀、右北平各殺公孫瓚所置長官,與鮮於輔、劉和兵聯合,公孫瓚屢戰屢敗,於是逃回易京(故址在今河北雄縣西北)堅守,開置屯田。兩軍相持一年有餘,麴義軍糧盡,士卒饑困,餘眾數千人退走。

公孫瓚自知必敗,便退守易京,增強守備,不與袁紹作戰。兩軍從建安二年到今年,雙方大戰數十場,雖然公孫瓚屢戰屢敗,但是依舊在易京屯紮了五萬兵力,與袁紹相持。

袁紹十萬大軍屯紮在易縣,又有閻柔的五萬兵馬,但一時也難以攻下易縣。公孫瓚令人挖壕溝十丈環繞,堆積山丘高各五六丈,上築營駐兵。中心山丘高達十丈,其上建樓,公孫瓚自居,置鐵門,不與袁紹交戰。

袁紹大戰已經疲乏不堪,袁紹有意與公孫瓚何解,隻因其子袁熙被呂布俘虜。

袁紹大營。

大營中,一雄毅有威嚴的中年男子,狠狠的將書信拍在案桌上,一臉的怒容,臉色陰沉的喝道:“呂布,竟然擄走了吾子,還想要勒索本將軍,可惡。諸位,吾意欲與公孫瓚何解,率兵南下,攻打徐州,諸位以為如何?”

眾人聞言紛紛臉色大驚,此時撤兵,無異於給公孫瓚喘息的機會,所有人都明白,此時不能撤兵。

當下一人,豐神俊朗,頜下胡須飄然,出列昂首道:“明公,此時撤兵,實乃兒戲。曹操數萬大軍圍攻徐州,反被呂布擊敗,不得不退兵,我軍勞師遠征,豈能輕易攻下徐州?我軍一旦撤兵,公孫瓚便會分兵收複幽州各郡縣,那時河北之地將不複明公所有!”

袁紹臉色驀地變得憤怒,剛想嗬斥,另一人也出列道:“主公,元皓得對,此時實不能撤兵!行百裏路半九十,公孫瓚如今氣數已盡,幽州之地已經盡數落入主公之手。若是此時撤兵,公孫瓚得以喘息,我軍日後想要攻打幽州又要徒費數年光景。而且,公孫瓚實乃主公心腹大患,若是不能斬草除根,他日我軍南下便無法傾力與曹操一戰。望主公明察!”

袁紹的臉色稍稍轉緩,道:“隻是呂布虜我之子,這如何能讓本將軍咽的下這口氣!呂布不過是有勇無謀的匹夫,竟敢與本將為敵,你們,該怎麼辦?”

審配聞言思索道:“主公,呂布已經派人將泰山郡送給了大公子,以此再加上二公子,想要我軍八十萬石糧食,此事我看不妨給他。他日我軍擊敗曹操南下徐州,再報此仇也不晚!”

袁紹可能看審配比看田豐更順眼,當下聽了審配的話沉思起來。

田豐剛想要再出列,被身旁一人拉了拉,隻好退回班列中。

最終袁紹決定不撤兵,令袁譚派人往徐州贖回袁熙。

袁譚沒有得到袁紹的責罰,心下大喜,便按照郭圖的計策,將此消息透露給正在青州的甄堯。

甄堯之妹即將嫁給袁熙,隻要嫁給了袁熙甄堯就可以攀上汝南袁氏這可士族大樹。所以當下便允諾,這八十萬石糧草自己可以籌措。

袁譚大喜,於是讓甄堯盡快動身。

甄堯便帶上人,從青州以及徐州各;糧米鋪子籌集了十萬石糧食先往徐州來見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