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於譙縣擊敗李典後,派出魏越橫掃南麵鄲縣、銍縣二縣,二縣都是小城,城中沒有多少兵力,麵對呂布大軍,自然是望風而降。
兩日後,呂布便決定往沛國而去,以魏越為將,留下三千兵力,加上收編的曹軍一共有四千兵馬,呂布囑咐魏越,隻需守城即可。而後便帶著六千大軍,兩千赤衛騎,加上曹氏和夏侯氏的宗族共有數百人口全都沛國而去。
到了沛國,呂布又讓陳衛帶領五百兵馬護送曹氏和夏侯氏宗族往徐州而去,讓陳宮安排。至少這些人是呂布手中的籌碼,當然還有許多從這兩家抄掠而來的錢財。
大營內,呂布讓呂蒙和趙雲坐下說話,然後才問道:“如今沛國城內還有多少兵馬?”
呂蒙想了想道:“大約有兩千人馬。”
呂布思索一番便道:“明日陳兵於城下,擺開陣勢來,然後再派人陣前勸降敵軍。若是曹軍肯投降便可,如若不然,唯有強攻。”
呂蒙點點頭道:“諾!”而後又道:“主公,若是敵軍不願投降,我軍還得強攻,在此期間,我已經命人打造了攻城器械,明日可雙管齊下,如此才能威懾城中曹軍!”
呂布對呂蒙的表現甚為滿意,當下讚賞道:“子明甚得本將之心,如此便去準備吧。明日就由你坐鎮中軍,攻下這沛國城。”
“末將遵命!”呂蒙心知呂布這是將這份功勞給自己,但麵色依舊如常,沒有過多興奮之感。
呂蒙離開大帳後,隻剩下了呂布和龐統、趙雲三人。趙雲對呂布一直說不上多少好感,當初投靠呂布,為的是那五十名白馬義從,但從心底還是對呂布有所芥蒂,所以剛剛才不發一言。
呂布心中歎息一聲,隻好對一旁趙雲道:“子龍,你當知曉曹操如今與袁紹戰於官渡,而不日本將也將揮兵北上,待袁紹勢孤之時,出手支持袁紹。”
趙雲一愣,不明所以,但還是靜靜地看向主位上的呂布。
呂布歎道:“你當日在公孫瓚麾下,與袁紹有過大戰,麾下白馬義從多命喪於袁軍之手,本將隻怕你心中有所芥蒂。”
趙雲道:“主公此言何意?”
呂布繼續道:“本將不妨告訴你,袁紹與曹操一戰,不久就會分出勝負。如今袁紹雖然依然兵多將廣,但數次已經敗於曹操之手,袁紹本人好謀無斷,必不是曹操對手。而本將要奪取河北,隻有和袁紹軍結盟,出兵相助袁紹,與曹操決戰於河北。。”
趙雲才明白呂布話中之意,當下沉默不言,繼續聽著。
“與袁紹結盟不過是權宜之計,待擊敗了曹操,再圖謀袁紹。屆時本將意在統一河北,而後再揮兵北上,屯兵於北疆,威懾匈奴、鮮卑、烏桓等異族。所以,本將所謀,乃是北疆的安寧,那時正是你趙雲大顯身手之時。”
趙雲這時心下有所意動,心底升起一陣感動,便說道:“主公之意,末將豈能不知?主公放心,雲不會為了個人恩怨而不顧主公之大業。”
呂布這才欣慰對一旁龐統道:“如此才是帥將之才。”
龐統也是讚賞道:“子龍和將軍俱是出身於邊地,對異族戕害我大漢百姓深惡痛絕。雖說袁紹統一河北,關外異族也沒有南下中原,但臥榻之側,豈能酣睡?所以將軍要才要一舉根除異族之患,隻是,匈奴、鮮卑等異族為患數百年,大漢強盛之時,尚且不能懾服異族,將軍憑什麼以為能夠一舉根除異族之患?”
呂布道:“昔日吾為並州主簿,那時不過是十六歲年紀,雖然武勇並州,但不過是一個主簿兼騎都尉,麾下隻有一千騎兵,又節製於丁原,本將處處掣,不能施展心中所願。”
對此,趙雲也是深有體會,自己投靠公孫瓚,就是看中公孫瓚以屯兵北疆多年,與異族大戰,讓自己甚為仰慕。但後來加入公孫瓚麾下後,才發現事實並不是自己想的那樣。公孫瓚為了自己的私欲和野心,將所有的兵力轉而對付袁紹。自己想請纓去護衛幽州北邊,但遭到公孫瓚的拒絕。
呂布看了二人,繼續說道:“丁原此人雖然表麵對某信任有加,然卻懼怕某在軍中威望,故而限製本將的兵力。那時本將隻有一千騎兵,卻猶自敢橫行漠北,憑借的是什麼,憑借的是胸中一股豪情。子龍先前投靠公孫瓚想必也是和某一樣,對匈奴、鮮卑等異族痛恨不已。”
趙雲深有同感,燕趙多豪傑之士,心中都是對異族痛恨不已,隻因異族每每扣關便是殺傷搶掠,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這點,龐統沒有說錯,他和呂布的目的一樣,不禁對呂布升起佩服之情,好奇呂布接下來的話。
呂布見趙雲眼中露出認可的神色,心中不禁升起一股豪情,繼續道:“異族之患,雖然已有數百年,短時間內的確很難根除,但本將想說的是事在人為。昔日於並州之時,吾窘於兵力所致,無法領兵橫掃漠北,但他日吾一統河北,便會揮兵北上,橫掃匈奴鮮卑,便是將要其打服,徹底打服,然後再迫使鮮卑等胡人下馬,然後與漢人通婚,徹底漢化這些異族。唯有如此,才是千年之計,萬年之計,也是子孫之際。”
呂布望著趙雲和龐統震撼的眼神,知道這個將實行非常難,但記憶告訴自己,一切都可能。一直以來大漢邊地,鮮卑、匈奴、羌人之患就不斷,反反複複,降而複叛,大漢強時,便歸順,大漢弱時,便叛亂四起,既然這樣還不如索性,徹底斷了這些異族,讓其徹底融入大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