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問情把目光從曾劍的身上收回來,這幾年,她帶著曾劍走南闖北,她成長了不少,曾劍也長大了不少,當年七八歲的半大孩子也成長為十一二歲的少年。
自打決定要把曾劍帶在身邊開始,柳問情就決定一定要把這個孩子內心中生的暴戾之氣以儒家正氣調和,她讓曾劍熟讀四書五經,卻常常被曾劍批判其中的道理,又讀正氣歌等等,積年日久,曾劍雖然依舊偏執好殺,心中卻秉持正道,不至於走上了邪路成為一個心中隻有歪門邪道之人。
曾劍跟著柳問情第二就請柳問情教他功夫,柳問情知道武功這個東西,心善之人用可以匡扶江山社稷,拯救黎民百姓於水火,心惡之人用也可以成就萬世不出的魔頭,為禍世間。故此柳問情與曾劍約定,待曾劍心思澄明,成就一顆仁厚的宅心之時,再傳授給他功夫。
耗時兩年,柳問情終於發現曾劍雖然手段狠辣無比,卻從來不仗勢欺人,不做下流之事,於是開始慢慢傳授給他一些粗淺武功。
九玄門的功法玄妙無雙,不是一般人就能夠學會的,而且門派之間門戶之見森嚴,柳問情是斷然不敢未經師門許可便將師門功法外授的。按照流程,如果想要傳授曾劍九玄門本門功夫,必須上報師門,經由管理弟子的專人記錄在冊,然後報由無憂掌門許可,得到掌門應允才能收徒。
隻是柳問情所學也不全然都是九玄門的玄妙功法,還有一些基礎的舞刀弄劍的功夫,這些都是可以傳授的,修煉幾年,柳問情也自己有一些心得感悟,這一些都是可以傳授給曾劍的東西。
每一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一種賦,曾劍對於武學的賦和執著著實可以讓柳問情感歎萬分了。
在北方的時候,柳問情第一次傳授曾劍一套拳法,這套拳法名為開山掌,由於過於剛硬猛烈,柳問情身為女子施展起來總有一些的別扭,所以也沒有對這套掌法深入研究,隻當做是敷衍孩子的功夫教給了曾劍。曾劍隻看著柳問情打了三次便已經能夠熟練施展開山掌這門功夫,並且在自己多次練習之後將柳問情沒有琢磨得到位的地方通通融會貫通,可以對於這門功夫來,他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
之後又傳授一門水袖拳法,這一套拳法是從女子舞蹈的水袖舞動之中脫胎而出的功夫,講究的就是一門柔和,以慢打快,以柔克剛,而之前曾劍所學的開山掌法,講究一力降十會,兩門功夫可以是完全不同路數,可是曾劍活生生的將兩門功夫都練得爐火純青,隻是水袖拳法比開山掌法深奧一些,中間還有一些細節之處,曾劍不能體會。
他的勤奮也是令柳問情咋舌的,日出之時,曾劍便開始站樁,直到日頭到了正中央。用過午飯,便練拳法,這一份執著和刻苦讓柳問情不禁想到這個孩子一定是無塵非常喜歡的。這種對於武功的癡迷就跟曾劍所描述的曾步凡對劍的癡迷一模一樣,讓人感歎不愧是兩父子。
如今數年過去,曾劍儼然已經成為了江湖上的二流高手,柳問情將自身所學的外家功夫傾囊相授,她不會磨煉人的筋骨皮的法子,曾劍便自己琢磨出了一套折磨自己的辦法,又有剪徑賊路上劫道送了一本江湖上最為普通的內功修煉的功法給曾劍,雖是送,也不過是過來搶劫,被曾劍一拳結果了,曾劍從他身上搜出來幾本書,其中就有一本內功修煉的功法。
內外兼修的曾劍越來越強,這讓柳問情不禁有些擔心曾劍會故態萌發,不過曾劍除了修煉從不離開她的身邊,隻有別人惹上門來的時候才會讓柳問情清楚地知道這個孩子一點都沒有被她改變,他依舊是那個心狠手辣的曾劍。
走在西湖岸邊,聽到曾劍問的問題,柳問情不禁深深歎息了一聲,道:“家?我已經沒有家了。隻是我曾與一個人有十年之約,我們相約在一個地方會見麵的,可是我失約了。我不知道他會不會來找我,倘若他來,他一定去我們第一次相見的地方找我,而我也是去尋找一個答案。一個我自己都不知道怎麼麵對的答案。”
曾劍還給柳問情一個笑容,他本來就挺好看的,這樣的笑容柳問情沒有見過幾次,因為這個孩子心裏老是裝著什麼心事的樣子。
曾劍:“能夠讓姐姐如此掛念的人,我想一定是一個哥哥吧,是姐姐的心上人吧,是他傷了姐姐的心所以姐姐才偷跑出來的。姐姐又放心不下他,舍不得放手,所以要在十年之約的時候回去看看?”
柳問情被曾劍問得有一些懵,而後有一些尷尬,她道:“誰教你這些的?我可不記得我教過你這些,人鬼大。自己好好練功夫,多讀一點書,孩子不要想這麼多,等你以後遇到了一個這樣的人,你就全部都明白了。我的師伯曾經給我過,一切都不要著急,該是你的東西都會來的,老爺都會給你送來,原本是你的東西,老爺喜歡的話,都會把它拿走,這就是命數。你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