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鎮定下來,對著女兒之乎者也地勸說了一通,極力要求太後立刻回京城,不可胡鬧。
然後女兒膩上來,一挽他的手臂,連喊幾聲“爹爹”,老尚書就忘記了剛從嘴裏吐出來的“聖人言”,菊花臉燦爛綻開。
等到第二日,強烈反對太後出京的老尚書主動溜達到老妻和女兒的早餐桌邊,狀似不經意“今日南山腳下有集市”
南玉陪父母住了一個月,承歡膝下,讓祖宅裏日日都是歡笑聲,一個月後,為了避免兩位老人被嚇壞不得不與南玉保持距離的秦豫忍得無法再忍,楊尚書也看出女兒不可能長留,主動提出讓她有事便走吧。
南玉帶著娘親裝了滿滿三個大包裹的東西啟程上路。
馬車剛離開淮南城,秦豫就棄了馬兒鑽進了馬車,抱住人一嚐相思。
周圍的“仆人”已經見慣不慣了,當朝太後和前太傅之間的二三事連皇上都不管,他們這些人當然是不可看不可說不可知了。
他們都是皇家培養的死士,隻要主子們發話就去做,世俗的三觀基本沒有形成。
就這樣,南玉和秦豫當真走遍了整個大燕,他們到過六月飛雪的最北邊,去過黃沙漫天的最西邊,在最東邊的海裏遊過泳,在最南邊吃膩了荔枝。
南玉會將自己走過每一地的所見所聞寫下來傳給皇帝和瀟瀟看,秦豫一路走一路幫皇帝辦暗中的事情。
於是,朝中的大臣們很辛苦。
他們正大聲指責皇帝的新政不妥當,皇帝啪啪啪扔下幾本奏折,裏頭全是各地出現的問題,正好在自己職責之下。然後年輕的皇帝一臉鄙夷,自己的事情都管不好,還敢來對新政說三道四
以前人家說山高皇帝遠,地方官雖然沒有京官接近政治中心,但是能做土皇帝,所謂一方大員,在當地是所有人的父母官,是他們的天。現在可好,地方官這個“皇帝遠”的好處徹底沒了,也不知皇帝用的什麼手段,遠在天邊的事情他都知道的一清二楚,讓地方官覺得頭上懸著一把劍,深怕行差踏錯,皇帝一劍砍下來,沒了烏紗甚至沒了腦袋。
官員之間開始流傳小道消息,猜測皇帝暗地裏會不會養了一批人,專門監察百官行事,越想越覺得是這麼回事,越想越覺得恐懼,想以此為把柄說教皇帝君子不做暗事,但是又沒有證據,隻能越發戰戰兢兢,輕易不敢越線。
傳說中的皇帝暗探南玉和秦豫在外雲遊了十年。後麵幾年他們行程就慢下來了,若是特別喜歡一個地方,就會租院子住一段時間,湖邊山間、鬧市高樓,隻要喜歡就留下來玩個夠,住厭了就啟程離開,這麼走走停停,一直走到了皇帝三胎出生。
兩人的年紀在這個年代已經是老人了,皇帝借著兒子出生請母後回宮,等到他們回來就不許兩人再離開了。
皇帝擔心老人在外頭遇上病啊痛的,沒有好的條件治療,萬一發生什麼意外,他更無法承受。
“母後,你看,太子已經八歲了,朕一直希望您能教教他,哪怕與他說說話也好;大公主也五歲了,一直纏著皇後問祖母是什麼樣的人,對您崇拜不已母後,您就留下來吧,這些年在外風餐露宿,兒子已經成熟了,可以好好孝順您了。”
已經有了駙馬的瀟瀟也抱著女兒來勸說“我家小喵喵都沒怎麼見過外祖母。”
南玉接過剛會說話的外孫女,好笑“你們自己的孩子自己養,我都是祖母外祖母了,還想我替你們養孩子不成是吧,喵喵瞧你娘,取的什麼小名,回頭去參加宴會,你就和哪家千金懷裏的小貓撞了名。”
瀟瀟嘻嘻笑著“那還不是您不肯幫忙取名女兒無才,這已經是最好聽的名了。”
南玉看向邊上仿佛沒脾氣隻會笑的駙馬“你們這對無良爹娘。”當爹的隻順著老婆,當娘的隨便糊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