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死錄(1 / 2)

世外險境,太一生水,極光一色,黃東神州七大險境之一。

據傳,周聖皇伏羲氏,見此龍水出河,遂以術法奇文相刻,謂之淵藪山。

伏羲,本名風伏羲,字太昊,以術法易道肉身成聖,上古三聖皇之一,易脈創始人。

繼而,生靈造化,山育一龍,名曰石之龍,位尊人世九龍之一的石之龍。

所謂九龍,乃是構成神州大地生存的九大要素,金木水火土地人獸。金者金之龍也,木者木之龍也,水者水之龍也,火者火之龍也,土者石之龍也,者陽之龍也,地者月之龍也,人者人之龍也,獸者虎之龍也。

此後,淵藪山常年無冰,四季常青,千年之後,風光不減當年瑰麗。

淵藪山四麵環繞,兩旁崗巒聳立,孤峰斷崖,山丘高低有致,起伏連綿,在飄渺雲煙中忽遠忽近、若即若離。

若是站在山腳仰望淵藪山,隻見那嵯峨黛綠的斷山,滿山蓊鬱蔭翳樹木,湛藍遼闊的空,縹緲幾縷的雲恰好構成了一幅雅趣盎然淡墨山水畫。

山中有一處極惡險地,名為叫喚淵藪。

叫喚淵藪上接山中風雷,下接穀中地脈,極其凶險,比之淵藪山其他地方不知凶險了多少倍。

一日,光晴靄弄霏,叫喚淵藪外圍,叫喊之聲不絕於耳,門庭若市,聚集了大批三教九流的修煉者。

“你們聽了嗎?各大仙門齊聚於此,不光是為了幫助三教奪回三教本源,更是為了傳中的生死錄!”叫喚淵藪外圍,一名青年繪聲繪色的道。

青年身穿紫色道衣,頭戴綠色長冠,肩挑七尺長劍。

眾人一看就知道是仙門大派的親傳弟子,對其所述深信不疑,紛紛追問。

“三教本源?”

“生死錄?”

……

青年見狀,得意一笑,繼續開口道:“這也是我偶然聽師門長輩們提及,三教本源是三教秘史,傳自上古時期,當時並不是隻是儒道釋三教,而是四教共同傳承教化,易玄教就是四教之一。當時四教四位大能共同合修,取長補短,彙聚四教精髓,共同創出一部《四教彙流》的功法,能驅使術法返虛入渾,隻達化境,十分強橫。除此之外,三教本源之中還記錄了三教許多術法秘典。”

眾人聞之,心底一陣震驚,不過轉念一想那是三教秘史,也就不敢打其主意了。

三教源遠流長,根基深厚,底蘊深不可測,何況在場的大多仙門都是三教分支。

青年繼續開口道:“至於生死錄,傳甚多。我所知也不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初之時遺留下來的一件神物,誰得到了它就能掌握生死,下第一。”

隨著人潮越來越洶湧,叫喚淵藪外圍聲浪如潮,若是仔細觀察,定會發現其中有著許多隱退了許久的絕世高手。

“快看!是他!馗道傳人,看見背後的鍾馗劍了嗎?”

“不止如此!還有鬼脈的傳承者也來了,她手中拿的正是五鬼船琴,可發動地雙響之一的《鬼王三更響》。”

“那是道真三秀,沒想到他也來了!”

不知誰叫喚了一聲,四下眾紛紛,伴隨著眾人的觀察,越來越多的隱世高手顯現於人前。

就在這時,騰雲靈獸一聲吼,隻聽傳出三道震耳詩響,浩氣廣袤地,三道超塵身影步雲霞而現蹤。

“不出山,知下,萬物為聽;不窺道,見則,無為有道。”

“以一己之知,經萬眾之義,辯千古之理,誌聖賢之仁。”

“聖眾會一,德深海廣,吾佛傳燈,渡世慈航。”

三人踏雲獸而現蹤,一人仙風道骨,身披道衣;一人儒氣文人,君子之風;一人慈眉善目,佛光浩浩。

三人來自儒道釋三教,除此之外,三人還有另一個身份,乃是看護三教秘史三教本源的守護者。

三人分別是道教極道鎮的道反—崇真道人、儒教雲書闕的文望垂—文池風、佛教一際雲古的第五佛—渡劫者。

“各位道友應儒道釋三教邀約而來,崇真在此謝過了!”崇真道人剛一開口,周圍馬上就安靜了許多,可見三教在各大修仙門派中的威望甚高。

崇真目光盯著叫喚淵藪深處,繼續道:“戒賭人盜取我三教秘史三教本源,今日我等三人來此隻為三教本源。”

“崇真得不錯!今日我等三人隻為三教本源而來,至於生死錄,各位各憑本事,我三人無意於此!”文池風附和了一句。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渡劫者雙手合十。

“好!好!好!不愧是三教高人,無欲無求,既然三位前輩都這樣了,那我等就各憑本事了!”

“哈哈哈!生死錄是我的了!

“放屁!你何德何能,也配擁有生死錄,生死錄是我的!”

一陣喧囂的叫聲從四麵八方擴散開來。

就在這時,隻聽四下一陣呼嘯,驚見一口冷洌青鋒攜著山風不偏不倚插在眾人眼前,隨後響起一道詩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