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嗎?神道國要把野關八城割讓給聖武國,是聖武國就是奔著野關八城去的,怕打不過神道國,才搞出了這個七國聯盟。”
“誒,看地圖上好像真是這樣,南方四國從原陽之地到神道國的汾南之地,口上是為了避過野關八城,但是隻要打到汾南之地,那野關八城就和神道國失去了聯係,聖武國要是想要,很簡單就能到手了,甚至東陽國的原陽之地也有可能被奪走呢。”
“還有消息北山的梅軒已經帶著軍隊複國了,幾日之內就奪回了峰城在內的十二城。”
“聽是梅軒和聖武國的聖武君有勾結,聯合七國也是為了給梅軒複國的機會。”
“的也是,畢竟梅軒還在聖武國當過相國,傳當今聖武君之所以能坐上君位就是梅軒的功勞”
種種傳言在列國傳播開來,很快也就傳到了那些君侯的耳朵裏。
東陽殿中,東陽君得知此種傳聞之後,向手下群臣問道:“諸位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
“君上,如今我東陽國在北山州的城池已經被奪走半數之多,如此下去,北山州將不會在我國的掌握之中,所以君上應立刻派重兵前去鎮壓。”有人提議道。
東陽君想了一下,到:“這個梅軒實在是非常棘手,放著不管必成禍患,到時候我國北方怕是會不得安寧啊。”
當然也有人反對派兵支援北山部分,到:“君上,依臣之見這個時候不能分心,重心應該放在神道國這邊,神道國乃是國力最強盛的國家,如果不趁機打壓一下,神道國可是比北山更能讓東陽國難以安寧。”
“的也有道理,但是北山那邊也不能就這樣放棄啊,幹脆就從拿十五萬大軍拿出五萬軍隊去支援北山吧。”東陽君還是有些不舍得在北山辛苦占領的二十餘城。
“君上英明!但是在此之前也請調撥剩餘的十萬軍隊去攻打野關八城,趁機把野關八城也收入東陽國的版圖。”有人上前到。
“也行,反正跟著南方四國打汾南也是打神道國,那打野關也是一樣的意思,就這樣做了!”東陽君終於決定下來了,五萬人移師北山,十萬人攻打神道國的野關八城。
而在此時九玄國和西漠國的二十五萬大軍已經兵臨帝都,與宋柏所帶領的十萬大軍對峙多日,領兵的九玄蛟作為統帥想要等到汾南開戰的時候再與神道軍開戰。
但是,過了不久,撤軍的詔命就來了,九玄蛟被九玄君安排到北山去支援。
九玄蛟雖然不想移兵北山,但還是了聽從詔命,向北山進軍。
而西漠國他們長途跋涉來到這裏本來就是助興罷了,現在九玄軍都走了,他們也難以久留了,隻好班師回國。
還沒有開戰,七國就已經退走了兩國,還有東陽國撤出五萬,另外十萬轉向神道國的野關八城,所以現在隻有南方四國再和神道國對峙,雙方雖然現在的兵力相差十萬之多,但是宋柏的十萬正在往這邊趕來,到時候雙方就是旗鼓相當了,鹿死誰手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