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到公社廣播站兼職播音員,琴音的觀點、語言和聲音廣受歡迎,琴音便成為許多青年男子傾慕的對象。琴音在公社廣播站,無論是出門采編,還是出入廣播站門口,常常遇見陌生的男子對她點頭哈腰。琴音不知道對方是誰,偶爾也禮貌地點頭示意。
久而久之,隻知其麵、不知其名的男子逐漸多了起來。
每當琴音從廣播站下來要回家,總有男子自告奮勇地騎著自行車要送她一程。每當琴音餓了渴了,總有男子碰巧也餓了渴了想陪她一起去用餐。更加令人捧腹大笑的是,每當琴音出去采編稿件,總有男子恰好也順路,騎著自行車搭她一起去采訪,甚至一整天都恰好有空陪著她。
琴音覺得自己的人緣越來越好了。而琴音家人也明顯感受到琴音的身價暴漲了。
小山村因為貧窮落後,外麵的姑娘都不願意嫁到這來。很多時候,大人管教小男孩,都用上這麼一句:“你不學好,將來會娶不到老婆的!”
當然,女孩在婚姻上是例外的,從來不愁嫁。琴音到公社廣播站當播音員後,前來串門的媒婆便踏破了門檻。平時在家時,周邊村子的青年男子,許多人都找借口從琴家經過,有的說要碗水喝,有的說剛好在這歇腳,有的幹脆就說路過,末了,都不忘問一句:琴音在麼?
琴音不在,這些男子很快便離開了;若在,則多說些話,想逗她笑。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這些男子的來意,琴音不在家時,借口而來的男子往往在村外,就有人告訴他,“不用來了,她不在”。
喜歡琴音的男子,自然也要贏得琴家人的青睞。一些男子不管琴音在與不在,總是到琴奶奶或者琴母那裏問寒問暖一番。稍微熱情一點的男子,還常常帶些中草藥給琴奶奶煲藥膳藥湯喝,有的帶三兩顆水果糖給小孩子們分著吃。琴家人出門,熱情洋溢的溢美之辭也多了起來。甚至琴父扛個木頭回來,也有男子主動幫忙,心甘情願地代勞。
耳聞目睹琴音的辛勞、懂事,還有那麼多男子對琴音趨之若鶩,琴奶奶不時地感歎:“其實生女孩也很好的,真不知道舊社會的人為何不想要女孩。”
當時女孩子的婚姻傾向,流傳著這麼一句話:“男人這三寶,醫生、司機、豬肉佬。”據說醫生有開好藥、開假單的權力,一些人為了辦私事不上班,就得巴結、認識醫生,求得醫生開一至三天發燒感冒的病假單就不用上班工資照領,而醫生從開病假單中也會帶來額外好處;當時縣城沒幾台車,司機隻要開著車,就能引來路人目光,還能帶回一些本地沒有的東西;而當時城鎮戶口的人每人每月可領半斤豬肉票,賣豬肉的“豬肉佬”有權選擇好肉還是次肉賣給人。所以這三種人都是寶。
傾慕琴音的男子,不乏這“三寶”。典型的有醫生張群、司機李非、“豬肉佬”林前。但是,事實上醫生、司機和豬肉佬與小山村的琴家關係並不大,因為小山村的人有病基本上都是自己看病症煎中草藥喝,除了山路也沒有公路行駛汽車,偶爾買肉。
醫生張群早聽說琴音是小山村裏的女子,這裏的人很少去看病的。開好藥、開假單的往往是擁有城鎮戶口的人。為了接觸琴音,張群借故到小山村看琴奶奶,與琴奶奶聊家常。琴奶奶聽張群自我介紹說是醫生,還以為是舞神弄鬼之輩,深不以為然起來:“神醫,神醫,看病開藥的都是神醫吧?”
張群以為琴奶奶在讚揚他,忙接著她的話應道:“是是。”
誰知琴奶奶說:“是神就好,我們大人小孩有病都是找神靈開的藥方。”歎了一口氣,接著說:“最討厭那種醫院裏開藥方和拿手術刀那種醫生,拿刀子割人皮肉,壞得很。這種人最好娶不到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