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音正在小山村趕往公社廣播站的路上。
此時此刻,公社所在的臨江縣的上級大江地委正在開會,主題是傳達貫徹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謀劃盡快改變山區社會落後狀況的問題。
地委領導和各縣領導大約20人圍坐在一個橢圓形的大桌子上,正在按照中央、省委的部署,反思過去多年的得失,探索如何在溫飽和小康的征程中,在全國先走一步,探索一條適合當地實際情況的人民溫飽和小康的道路。
簡陋的會議室裏,大家都在探討一個問題:如何盡快使人民群眾擺脫貧困,實現溫飽。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國家都解放三十年了,世界大國都在搞經濟建設,發展很快。我們要以近代以來落後挨打的曆史為鑒,不能走曆史老路,不能自甘沉淪。要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國家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盡快實施經濟發展戰略。
地委高官鍾貴傳達中央和省委精神:“中央要求我們廣南省,要在全國解決溫飽和實現小康戰略中,在沒有任何經驗和先例可以學習和借鑒的情況下,摸著石頭過河,為全國解決溫飽問題和實現小康打先鋒,探索出一條新的道路來。”
接著,鍾貴又率先發言:“中央、省委要求我們大江地區開風氣之先,在全國先行一步,率先實施溫飽和小康戰略。這是中央和省委對我們的希望,也是大江地區的光榮。”
鍾貴端起桌子上的杯子,喝了口茶,繼續說道:“中央和省委都告訴我們,國家目前還比較窮,沒有什麼資金給我們。要依靠我們自己去殺出一條血路來!”
掌聲響起來。
臨江縣高官辛獻發言,辛獻說:“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縣委就已經意識到,作為一縣領導,負有改變山區長期貧窮落後的責任。我們也明白,在經濟發展方麵,我們臨江縣要敢為人先,要大膽、主動、積極,要做探路者。”
辛獻頓了頓,補充說:我預感到,我們祖國即將迎來偉大的轉折。很多工作對於我們來說,是全新的工作,大家都欠缺經驗。但我相信,隻要我們想著人民,多向人民問策,我們一定能夠做好將來的工作。既然我們擔負先行一步的重任,那麼,就更加需要麵對新形勢、新挑戰的勇氣。我們要為大江地區的發展探路,為廣南省探路,甚至為全中國探路。
鍾貴十分讚賞辛獻的表態。在會議快結束時,鍾貴、辛獻商量著:目前要緊的是山區,那裏人最多,生活最貧困,思想相對保守,改變現狀的願望也迫切,因此,要到山區去調研,要幫助山區的幹部群眾貫徹落實中央精神,盡快打開山門。
他們不約而同地想到了琴音所在的公社。實際上,鍾貴在前一天便想到山區看看了,相關文件也已經發給了辛獻,隻是沒有指明哪個山區而已。而辛獻在前一天接到通知,便打算好了去向,通知也已經轉發到公社。
公社接到地區和縣裏的通知,馬不停蹄,連夜準備接待工作。連忙通知相關人員馬上到位。以前,山區的公社很少有大領導到來,沒有多少接待經驗。但基本的警衛、通訊報道、食宿安排等工作還是想到的,趕緊安排。
琴音便是負責宣傳報道的。她回到廣播站後,想到報道的是比公社的官都要大的領導,莫名其妙地,心裏不免緊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