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謀生之路(1 / 2)

第二天,琴音和楊韻都起了大早。楊韻匆匆忙忙地洗漱完畢,便說去看看有沒有到經濟特區的車票,急急忙忙地出門了。琴音從旅社出來,望著不遠處的汽車站,右手摸了摸口袋裏的幾張十元錢,心想,隻要錢還在,就在汽車站附近找個事情做,賺點錢。萬一不行了,也可以走路到車站,買一張回老家的車票。

琴音想好了這些,便開始沿著旅社和車站之間的馬路,一路向前找去。省城就是省城,騎自行車的人很多,不時地有自行車飛速而過。到了十字路口,還有穿著白衣藍褲的警察吹著哨子,指揮車輛。

以前,山區的農民隻能在家務農,不得外出,也無法外出。如今,謀生之路又多了一條,可以外出打工了。但是,琴音沿著省城的大馬路兜了一圈,也沒有物色到可以棲身的地方。累了,餓了,琴音忍受著,繼續往前。她相信自己,農村出來的姑娘能吃苦耐勞。

很快便到了中午,琴音不但沒有找到可以賺錢的活,而且饑餓侵襲,又渴又餓。她腦海裏急速地思考著如何解脫眼前困境,緩解燃眉之急。她想起了哥哥偷吃別人的醬油,結果幫別人做一天工算作賠償的往事,突然聯想眼前的自己,也可以幫人家做工,換一碗麵條吃。突然,琴音心裏冒出一個極其大膽的計劃,到飯店裏做工,換一碗飯吃。

汽車站不遠的一家“來來飯館”小飯館被琴音盯上了。那家小飯館的裝飾顏色較新,像是新開張的;門麵不大,隻容三張桌子,但吃客如雲,好不熱鬧。琴音盯上這家飯館更重要的原因是營業員隻有一名男子,年輕俊雅,麵善,常常帶著微笑。盛飯、炒菜、端菜,都一個人幹,忙忙碌碌的。

琴音在飯館門前徘徊了很久,終於等到下午一二時,過了吃飯時間,飯館的吃客也漸漸少了起來。直至後來,沒有了食客,隻剩下營業員一個人在抹桌子,打掃衛生的時候,琴音怯怯地走進飯館。

飯館的營業員見琴音走進來,連忙招呼她坐下。琴音點了一碗蕃薯稀粥,再來一碟鹹菜。營業員笑容滿麵地問道:“妹子,你是從農村出來的吧?”琴音“嗯”地答應。營業員告訴她,隻有農村的人才會點剛才那些蕃薯稀粥和鹹菜,這飯館沒賣這些,城裏人一般都是點個幹飯,一小碟子豬肉和青菜。

琴音便不好意思地問營業員:“我幫你端菜、洗碗之類,你不收我飯錢可以嗎?”營業員撓頭:“你是說這一餐,還是長期來幫忙?”琴音說:“都可以。”營業員說道:“好吧,那麼先試用幾天。”說完便轉身去給琴音盛飯端菜。

作為農村出來的女孩,琴音不敢像在家裏一樣偷懶,趁著營業員炒菜,飯菜尚未端上來的時候,就自覺地到收拾還未收拾的碗筷。收好了,又問營業員哪裏是洗碗的地方,打開水龍頭洗碗。琴音很不習慣城裏那水龍頭流出來的水,不如農村小溪、池塘裏的水多,但仍然主動適應著飯館的水流。

營業員對琴音的一係列勤勞的行為,看在眼裏,喜在心上。他不停地稱讚琴音樂能幹,當場就拍板說:“試用過了,你很優秀,喜歡就在這裏做下去吧。”

琴音當然高興,一邊吃飯,一邊與營業員交流起來。琴音說,自己在農村,以前隻能務農謀生,現在除了務農,還可以出來找點事情做,賺點錢。營業員聽了琴音的一些經曆和想法,也向琴音介紹了自己的謀生之路。

營業員叫陳來,原先是大學畢業生。在省城無所事事許久,當省城開放經營許可的時候,陳來積極響應,辦理了營業執照,因為名字叫“來”,便起名“來來飯館”。從提交申請,到辦成執照,不用十日時間,是省城最早一批個體經營的“試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