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暫時離開大學校園,到臨江縣的建材廠去看看吧。
自從縣裏因為建渡槽而成立了建材廠,沒多久,建材廠便開始發展壯大起來。南粵大地山區建起了大渡槽,受到新聞媒體和上級領導的關注,加上當時農村建設農田水利、修建公路橋梁的需要,後續的人力、物力,在計劃經濟體製的分配下逐漸到位,臨江建材廠成為臨江縣規模最大的國營工廠。
不久,地委高官鍾貴在縣委高官辛獻的陪同下,到建材廠調查研究,當得知建材廠是臨江縣規模最大的國營工廠時,鍾貴鼓勵山區臨江縣在推進山區農業發展的同時,也要千方百計發展工業。建材廠廠長於安向鍾貴、辛獻彙報了工廠的建設工作。辛獻也向鍾貴詳細介紹了建材廠在山區工業發展中的帶頭示範作用。鍾貴說:“現在看來,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確實是真理呀。”接著,鍾貴也總結了自己調研建材廠的體會:“工廠對於你們臨安縣來說,確實是很重要啊,可以說是‘廠興縣興,廠衰縣衰’啊!”
鍾貴、辛獻離開工廠後,於安命人刻了“廠興縣興,廠衰縣衰”幾個鎦金大字,用鐵架高高地掛在建材廠大門口。幹部職工上下班的時候,都能夠輕易看到這個大標語牌。於安的用意,是將鍾貴的總結高高掛起,意為警示工廠的幹部職工,要時刻謹記工廠在全縣經濟發展中的使命,齊心協力辦好工廠。
琴美自進入工廠後,於安便安排她在廠辦公室工作。不用耕田,不用曬太陽,隻幹些斟茶倒水、打掃衛生和分發文件有工作,工作輕鬆穩定,還有固定的工資待遇,成了周圍十裏八鄉的人羨慕的對象。
自從地委高官鍾貴調研建材廠後,臨江縣的建材廠進一步發展壯大起來。不久,緊挨著廠區、職工公寓、家屬區隨之拔地而起。每個職工都可以住單身宿舍,結婚後的職工,若夫妻雙方都在廠裏,屬於“雙職工”的,還能分到三房一廳的住房。
不出數月功夫,配套的遊泳池、職工子弟小學、技校、醫院、電影院、圖書館、招待所等一應俱全。像那個年代多數國營工廠一樣,房子、票子、醫療、教育,都不是問題,都由廠裏統一包辦。職工進廠後就能分到宿舍,在廠醫院看病基本上是免費。孩子生下來就放托兒所,然後是幼兒園、職工小學、中學、技校,如果願意,還可以頂替父輩進廠上班。這裏就像一個自成體係的小社會,將計劃體製下的管理體製演繹得淋漓盡致。
後來,有許多幹部職工議論說,大門口那個標語該換了,什麼“廠興縣興,廠衰縣衰”,廠裏麵對地方的貢獻已經很大了,常常出資幫助縣裏修路、建橋,其實工廠自己很多事情,如工資補貼都沒有增長,縣裏的興衰關我們什麼事?
琴美在職工公寓分到了一間宿舍,憑著她與於安的特殊關係,五層樓的公寓她住在靠近廠門口那棟樓的中間第三層。她走出陽台,便能看見工廠門口,也能夠聽見工人們每天經過工廠門口的時候的議論。
當她將工人們的議論告訴於安的時候,沒想到於安稍加思索,高興得跳了起來。於安高興地說:“我說呢,平時總覺得這句話是從上級高官的角度來說的,念起來都不太順,沒想到職工們還真有才,與我想得一個樣。”
第二天,於安立即命人製作了兩塊牌匾,一塊刻著“工廠是我家,安全靠大家”幾個鎦金大字,另一塊刻著“廠興我榮,廠衰我恥”幾個鎦金大字,高高地掛在工廠門口。掛牌的時候,於安還作了簡短的講話:“這些標語,是工廠的珍貴精神財富,也可以說是刻在我們工廠建材人心中的信仰。”